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体育竞技的"四级接力赛"设喻,深入探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四个环节多读--勤思--摹仿--创造,从而生动形象地揭示学语文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本源是摹仿“理念”,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对其老师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更新,认为文艺摹仿的是人的社会生活.本文探讨了他们二人“摹仿论”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美术史上,往往将高更的画风定为后期印象派或是后于印象派的综合主义绘画风格。事实上它并不确切。本从高更的生活阅历与艺术创作风格的演变过程着眼,通过大量的作品分析,明确提出与论证了高更一生颇具典型的两种阶段性画风,即摹仿印象主义与直觉综合主义画风。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陆农业国家,尽管也曾经存在过摹仿性的作品和思想,但在经过史前时代和奴隶制度漫长的发展和积累后最终确定了中国艺术植根于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与建立在海洋商业国家基础上的西方艺术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中化丑为美的秘密在于对丑的对象的生动逼真的“摹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同时,他认为滑稽是丑的一个分支,喜剧是对丑的“摹仿”。事实上丑与滑稽有所不同,喜剧是对滑稽的摹仿,不是对丑的摹仿。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论发展的长河之中,摹仿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它不仅在其诞生之时、诞生之地,还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各个角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黑格尔认为艺术不单纯是对于外在“自然”的简单摹仿,而是对人的心灵性的东西地表现,从而颠覆了摹仿说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7.
"言志"说与"摹仿"说出自中、西方不同的诗学话语体系,在美学内涵和价值追求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它们共同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某些本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都很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其终极价值关怀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为人生而艺术"的.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和中国古代“诗言志“学说,作为中西文论中两种奠基性学说,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二者都对艺术起源有深刻的昭示.前者强调“再现“,后者侧重于“表现“.但二者对后世民族文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摹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等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索,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观和迪基的“习俗”论也拓展了艺术本质的研究视野,但都没有抓住其根本所在。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存在、发展和意义旨归,必然以人的存在为价值依托。因而把价值观引入美学和艺术领域,从价值本体论角度探求艺术本质应成为艺术本质探求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讨论了《年月日》创作问题,认为《年月日》摹仿有余,创新不足,并不像所获奖项说明的那样是一篇“成功的佳作”,正好相反,它却是一篇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