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合西方报刊理论,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如,利用报刊舆论,立足新闻事实,提出独立见解,中西合璧,提倡新闻自由,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革命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对当时社会进步起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敏敏 《文教资料》2011,(36):209-211
古往今来众多学者都认为宋诗的艺术性远不如唐诗,的确“盛唐之诗”的辉煌景况让后代文人们愁眉。但宋代诗人们并未却步,为了突破前人的成就,他们一直在追求自我风格的创新。本文从宋代诗人探索求新的角度出发,选取几个代表性作品探讨宋诗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新面貌,主要涉及到宋诗的风格、写作方法、原则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徐成淼 《传媒》2002,(9):33-33
报刊文章中的一些病句,经常受到指责。其实明显的病句,毛病一目了然,倒还容易纠正。而有的句于,读来拗口得很,却难以立即指明它的毛病到底在哪里;它的  相似文献   
4.
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标点符号、句子、修辞、作家作品简介七个部分。对语音,主要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r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i和(?),ou和uo,辨别形近字的正确读音,注意不同词语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正确地拼写音节。对文字,主要是区分字的结构组成,掌握一些音同形异字的写法,正确进行书写。对词语,首先要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其次要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此外,还要区分词语的感情色  相似文献   
5.
闫先凤 《大众科技》2014,(5):184-186,199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研究了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莫里森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实现了对非裔美国人身份的探索,在对身份缺失根源的追寻和身份回归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理想的身份状态,即身份的杂糅,这对于当代非裔美国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1930年代,论语派以《论语》等期刊为依托,提倡并实践幽默性灵小品文。此种小品文体现了论语派创新散文文体的努力。闲谈结构、个人笔调、杂糅语言是论语派小品文的文体创新路径,主张以闲谈结构促进散文体裁的解放,以个人笔调改变板滞文风,以杂糅调和的语言突破工具论语言观的束缚。通过对这些新的结构、笔调、语言的强调和运用,论语派更新了散文文体观念,创造了新的散文样式,提升了散文的艺术品位,为散文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贡献之一就是首次将香格里拉这一“乌托邦”和“天堂”的代名词引进西方人的词汇和意识中。文章通过对小说中中西文化杂糅现象的分析,力图揭示作家文化多元的意图无法掩饰其强烈的文化优越感,西方对香格里拉的接纳和认可是以对西方文化的尊崇作为前提。只有通过与西方文明的交织才能实现中国文化这一被边缘化他者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一经播出,便再次在亚洲引发了"韩流"。该剧大获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类型杂糅就是该剧成功的原因之一。作为一部青春偶像剧,该剧除了具有青春偶像剧的鲜明特征外,还巧妙地将科幻剧、犯罪剧、穿越剧、喜剧等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十分迷人而又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从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可以看出,类型电视剧中单一的类型元素已然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影诉求,多种元素的杂糅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电视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到今天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都足以证明这一点。韩剧的成功,给我国电视剧创作者带来压力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故事新编》实乃一种互文体。八篇小说打破时空界限,古人与今人,古代的文本,现代的情景,甚至外国的语言都聚合于同一平台。此外,它还习惯用喧闹的方言俗语以及各种形式的插科打诨,以表现不同人群的意识形态差异,造就一个拥挤杂乱的互话语空间,一个众声喧哗的弹性环境,从而赋予语言或意义一种不确定性。所有这些虽呈现互异性,但又都有机地统一在小说中。  相似文献   
10.
宋路霞 《档案与史学》2010,(8):46-49,50
<正>胡适(1891-1962)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新派人物,有很多耀眼的头衔,诸如: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新红学派的创始人、"新诗老祖宗"、白话文运动的旗手;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新的哲学史"—《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