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9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而手语作为最古老、最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之一,一直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乐于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分散,教师对此往往无计可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球感”产生及发展的生理机制,指出人体条件反射原理为“球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提出了培养“球感”所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快乐嘘嘘     
豆娘 《母婴世界》2008,(2):58-58
宝宝又唱反调,给他把尿,他不尿,刚一放下他,"哗……"又尿了!把尿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嘘嘘"变成一种快乐,这需要妈妈的细心加上耐心。  相似文献   
4.
程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是: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可以增强。斯金纳认为,为使操作的强度得以增强,练习固然重要,但关键却是强化,练习只是为强化提供机会。程序教学在于建立“强化列联”,即一个反应接着一个强化刺激而组成的序列,其基本的强化范例是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本身——强化刺激。应用到体育中,则是把技术分成连续的小步子(有节律性的),严格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活动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把任务和目标分散到每个步子中,分步掌握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易于学习。程序教学的每个步骤都建立在前一步骤的基础上,学生按照这些步骤并依据各自的素质和速度进行。由此,在每一步骤之后均能立即得到强化,学习有反应时立即给予肯定或鼓励,从而克服体操学习中消极成分多、积极强化少的弊病。本文试图通过其在单杠骑撑前回环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发现和证明程序模式在体操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而掌握其原理、规律,从而把此模式有效应用到体操的整个技术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5.
拖堂种种     
下课拖堂是我们学生最反感的事,恰恰又是敬业的老师们常做的。我的老师们个个才识渊博,就连拖堂,也是各有特色。数学老师——自由选择下课铃响了,我们条件反射般摆好了助跑姿势,准备在第一时间冲出教室。可数学孙老师仍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一道未讲完的几何题。八十多双眼睛渴望地看着她,仿佛在祈求:能早点下课吗?  相似文献   
6.
入秋的雨来得绵长,现已记不清下了几次。站在树下,几滴汇聚在叶面滑落的硕大雨珠倏地钻进我的脖颈,冰凉之意使我条件反射般耸起了肩膀。小外甥问我为什么不打伞,我故意神秘地说"为了看树叶"。没想到这小家伙突然问:"舅舅,你见到过爬山虎的脚吗?"孩子的思维总是让大人们捉摸不到,"当然有脚啊,叶圣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讲解示范不清楚。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就是条件反射的过程.教师的讲解要准确精练,风趣幽默,口令简单清晰,示范动作协调优美,简单易懂,角度多变,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于调节学生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反之,学生则会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据说初二·三班的胖妹高圆圆和初二·四班名震全校的“飞龙帮”帮主王小冲是这样认识的:一天下午放学后,王小冲和他的几个哥们正在操场热火朝天地踢足球,不料其中一人用力过猛,把球踢出围栏撞到了刚好由此经过的高圆圆身上,她条件反射般地惨叫了一声,王小冲和他的那帮哥们顿时心里一凉,  相似文献   
9.
对“球感”的理解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足球“球感”概念,定义其内涵与外延,分析“球感”的产生及发展的生理机制,指出人体条件反射原理即为“球感”的生理基础,并通过分析这一特殊条件反射的全过程,提出培养球感所必须处理好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实训练比赛中,由于起跳板的客观存在和规则情况(过板犯规,吃亏有效),青少年运动员在初级训练中往往会条件反射地在助跑后4—6步(板前10米左右)降低助跑速度下完成上板起跳,造成成绩 的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今年暑期训练中,强调攻击性上板意识,扩大起跳范围,在减少一个可控因素的情况下使运动员尽可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助跑上快节奏攻板起跳。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大起跳范围,从不强调板到比较精确上板,使高速助跑与快速攻板起跳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示了运动员专项训练强度利跳远战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