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心学家杨简把道德伦理赋予人之本心,他以"毋意"即不起意、不动乎意为基础构筑其文学思想:在内容上,文学作品是本心之所发;在表现上,文学作品应以质素为本;在风格上,文学作品应当庄敬中正。杨简把文学与人心直接联系起来,赋予文学庄严的使命。但他把本心善性与文学技巧绝对对立起来,也体现出心学家对文学所持有的偏见。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社会思想较为多元化,士大夫阶层努力维护主流价值观,杨简侧身其中。他秉持廉洁操守,结交诤友,修身自律,尽职兴学,奉公为民,广受赞誉。这是与其"云闲月澄"的思想境界和道学追求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杨简是心学派解易的代表人物,但其解易并非“象数事物,皆在所略”,杨简时时以象释经,以爻位解经。本文试图透过杨简用阴阳解说“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至于八月有凶”等文,说明其用阴阳释易的方法及渗透和体现其中的心学主导特质。  相似文献   
4.
杨简主张废《毛诗序》,这和他心学思想的理念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他主张“本心”“道心”“无邪”之心具有普遍的意义,故而反对《毛诗序》解诗的历史化;因为他主张人的“本心”直指,故而反对《毛诗序》“支离”的解说,提倡“通言”的解读;因为他主张“本心”先天性的存在,故而反对《毛诗序》的“美刺”说.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简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四个方面思想,同时也吸收了杨简关于“心”、“意”、“道”以及六经等四个层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江西陆学创始人三陆子的思想气象不尽相同。陆九韶倡导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陆九龄就天赋之形色以求其所以然,具有性气合一论倾向,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主旨,提倡心本论。编纂者基于其心学立场,在论述朱陆本体论及修养工夫的论辩时持早异晚同说,并肯定了陆九渊的太极元气论与重视尊德性的修养工夫论,从先立本体的心学立场出发,强调了先立志,然后求本心(心即理),最后致知力行(知行合一)的学问路径,同时又力图调和朱陆异同。编纂者指出陆学虽源于江西,但其传承与发扬光大主要依靠四明陆学,其代表人物杨简、袁燮、舒璘、沈焕的思想不尽相同。黄宗羲批评杨简将陆九渊作为工夫入门的发明本心当作工夫之终极目的,从而将陆学禅学化了。  相似文献   
7.
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简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四个方面思想,同时也吸收了杨简关于“心”、“意”、“道”以及六经等四个层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严复文化观研究李承贵美国学者本杰明·施沃茨写过《严复与西方》,①意在通过严复的西方见解,反省他们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谋求文化进步的国家应有的态度。相反,严复在祖国的际遇颇象他从英国留学归国后的情形,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席卷华夏的中西文化大讨论,...  相似文献   
9.
杨简是心学派解易的代表人物,但其解易并非"象数事物,皆在所略",杨简时时以象释经,以爻位解经。本文试图透过杨简用五行解说"黄裳元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等文,说明其用五行释易的方法和体现于其背后的心学旨归。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众多哲人对其进行了独到的阐释。杨简在此背景下,透过心学的视野,解读道器关系,提出了“道即器”的论断,认为器中蕴道,道器本一。其观点与朱熹和陆九渊相比,各具特色,有同有异,对杨简与朱、陆道器观的异同进行剖析,对我们深入理解道器关系甚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