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论述永明体及齐梁宫体诗产生的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因素,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两种诗体的积极意义与不足之处,以期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做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诗风经历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由旧体诗向新体诗的转变。将元嘉诗风与永明诗风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出二者的异同,以论述永明体在诗歌史上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和永明体所表现出的新变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语“四声”中国本有,非自印度输入。在南朝沈约等人发现“四声”之前,汉语早已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语音系统。周颐、王融、沈约等人从这个语音系统中发现并总结出“四声”、“八病”,从而产生了永明体诗歌。魏晋南朝时期,佛经传入中土时梵音并没有随之大规模传入。即使有一部分传入,因为梵汉两种语言的语音适应对方极为困难,故只有极少部分人掌握;亦因为掌握的困难而难以产生重大影响,如导致汉语“四声”产生这样的重大事件。佛经转读与永明体的产生二者之间是平行关系,佛经转读对永明体的产生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四声"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中,早在先秦两汉就有关于乐律"四声"的讨论,沈约声律"四声"理论同乐律"四声"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并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永明声律说中以四声作文的主张与传统音乐学"五声杂比"为乐的理论及方法非常接近,永明体平仄病犯等理论同乐论中"同声"、"异音"等理论亦相类似。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音乐理论是永明声律说最直接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将齐梁间文坛领袖沈约置于中品,且在序中攻击沈约颇为自负的声律学说,引起后世争议。通过对沈约及其声律学说的探讨,指出"四声八病"说虽然在草创之初不免有繁琐而多拘忌的毛病,但却是魏晋以降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之后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跟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沈约声律论为后来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实属诗歌艺术规律的一项重大发现,是诗歌审美观念更新的必然结果。在从古体诗向格律诗演进的过程中,沈约实有开拓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6.
永明体”诗的突出特征是追求五言诗内部声律的谐调.永明诗人在五言诗声律形式探索上的最大贡献,是对一句诗内部音节和一联诗上下两句音节的调声,以求其声文之美.在用韵上,则继承前代诗歌创作用韵的基本规则,而又有所发展,形成永明体诗的韵式特征.  相似文献   
7.
永明时期是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永明体的提出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不同于前代诗歌的新特点。谢朓、沈约秉承了前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艺术技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刻画景物工丽细致以及超越前代的新变等。他们的山水诗集中体现了永明体山水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六朝作家中,对唐诗影响最大的是谢朓与庾信.但二者对唐诗影响的因素和内容不同。谢朓对唐诗的影响主要是积极方面.偏重于文学形式的发展与革新。庾信的影响既有积极亦有消极方面.偏重干兼合南北文学之长的风格和气韵。  相似文献   
9.
永明体的特征是"四声"调和五言句,以此分析沈约诸人两组<赋鼓吹曲名>,并比照唐代所称"齐梁调诗",说明永明体崇尚平、上、去、入四声具备的句子,并有一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王融思想及诗文特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目前学界对王融的研究尚属薄弱,本文对王融的思想及其诗文的艺术特色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