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添加竞争吸附剂可以使金属氧化物在载体γ—A12O3上高度分散,有利于其与硫化物反应.常温、缺氧条件下精脱H2S穿透硫容可达16.8%.分析了竞争吸附剂的分散作用机理,采用EP、TEM技术分析了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及脱硫前后的脱硫剂微表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1实验改进目的 硫化氢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制取和使用必须在密闭系统或者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不方便,使用不安全。但是硫化氢的性质在硫这一章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对制备硫化氢的装置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正>屁之所以难闻,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是一种俗称为臭鸡蛋气的硫化氢气体。不过硫化氢并不是最难闻的,比起另一种难闻的气体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这种世界上最难闻的气体化学名叫甲硫醇。  相似文献   
5.
在石油天然气的最原始形态中其所含有的多种含硫化合物,比如有机硫和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和其它种类的杂质,大多数情况还含有水,因此就要不断提取比较纯正的石油天然气体,但是在进行提纯之前就要把那些具有硫化合物的物质除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积极满足生活以及实际生产对硫的真正需求。在此之下,本文就对多种脱硫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在这些技术中也寻找到了更好的技术工艺和脱硫工艺,并给予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邢乐仁 《垂钓》2006,6(4):43-44
一、水中的有害气体 钓鱼人笔记: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除氧气(O2)外,还有二氧化碳(CO2)、氨(NH3)、硫化氢(H2S)等。在溶解氧充足时,它们的作用微不足道。在缺氧时,它们对各种水生动物和鱼类的毒害则十分明显。此时,你的钓技再高,鱼饵再好,无奈鱼儿已处于“垂死挣扎”的生理状态,绝不会进窝咬钩。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7,(7):61-61
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如自由基、硫化氢等。鲜果、鲜菜汁常常能解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因为其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使血液呈碱性,把积存在细胞中的毒素溶解,并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8.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其在体内由特殊的酶倦化产生,有其特殊的代谢过程.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参与海马长时程增强、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发挥,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影响神经内分泌过程,参与神经元氧化应激反应和脑血管功能的调节;H2S还参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热性惊厥、唐氏综合症、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等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就H2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概况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2004年版126页实验[6—1]和实验[6—2]是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实验。课本上的实验不能全面反映二氧化硫的性质,同时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它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硫化氢有剧毒,空气中含有微量硫化氢就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和恶心。因此制取和使用硫化氢时,必须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为使该实验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本人紧扣主题,精心构思,对二氧化硫性质实验作了一些修改和创新。通过多次实验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状况,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想办法研制新能源。几十年来,制造"人造树叶"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树叶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因此,科学家一直希望制造出能模拟光合作用的人造树叶,这样,只需利用阳光和水就能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这些气体储存起来便可用于燃烧发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