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光 《天中学刊》2005,20(4):80-82
饱经变乱创痛的杜甫,迫于生计,携带一家老小来到秦州。困厄之中,诗人发出身世萧瑟的一己哀叹,但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周遭社会。诗人的拳拳忠君爱国之心,忧虑军国大事、平民百姓疾苦的博大仁爱胸怀,在秦州所作的咏物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杜甫秦州诗中的两处"南州",不同于《汉语大词典》、《旧唐书》等典籍所记。对杜甫《发秦州》所描述的南州以及他实际行踪的考证证明,"南州"是杜甫离开秦州后的明确去处,"南州"实为"南秦州"之简称,是指以仇池、同谷为其主要辖区的南秦州地区,这一区域包括汉源、同谷、清池与栗亭等地。  相似文献   
3.
存在于今天水、陇南地区的杜甫草堂遗迹共有九处,其中"秦州五草堂"包括东柯草堂、城北草堂、西枝草堂、南郭草堂和社棠草堂,"成州草堂"包括同谷草堂、仇池草堂、粟亭草堂和木兰草堂.  相似文献   
4.
甘肃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长期以来是西越陇山的一大都会州,也是丝绸之路重镇,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其城区或为上邽、或为天水、或为秦州,名称多变,而古城城址就在今天水市城区。天水古城所在南北两山相对,藉水中流,川原狭长,城的走向便成东西长条形状,明清之后形成"五城相接"形制,解放后逐步拆除。天水作为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有辉煌而光荣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漆子扬 《档案》2015,(1):50-53
门克新是明代初年甘肃著名的儒士、政治人物,关于他生平的文献记述都比较简略。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民国时期刊印的四川内江《门氏族谱》和东光县石印的《正宗门氏族谱》,通过对《族谱》辑录的朱元璋《长江万里图记》"圣谕"和兵部尚书茹瑺、大学士刘三吾、詹士房庶子王懃悼念门克新的祭文,对门克新籍贯、家世、创作和政治影响进行考释概述,基本厘清了门克新五代谱系的脉络和《图记》的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启发后来者,因此研杜成为一门显学。与之相应的杜诗分期、分类研究,自宋以来就显得极为繁杂,分地域研究也显示出了相似的状态。但是,现在所见宏观的杜诗分地域研究著作和论文还不多,微观上对杜甫的陇蜀之行及其诗作研究却颇多说法,称秦蜀纪行诗、寓陇诗、陇蜀诗、陇右诗、秦州诗等者皆有之。杜诗《发秦州》到《成都府》系列,可以称为陇蜀诗,但确切些可称为"同谷诗"。北宋以降,就有杜甫同谷诗的说法,但至今系列且专门的研究还很缺乏。《杜甫陇蜀道诗歌研究》一书可补兹之阙,具有这方面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一首秦州小曲《绣荷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秦州小曲歌唱语音信号的采集,分别提取能量、基频、共振峰等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语音信号的能量、基频等声学表现进行分析,初步探索秦州小曲的演唱技巧和参数范畴,为秦州小曲的保护和演唱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杜甫于肃宗乾元二年七月携眷来到秦州。诗人选择秦州寓居的原因,除投亲靠友外,尚与自己的体质有关。杜甫属于畏热体质,他要选择一个比较凉爽的地方作为落脚之处,以使自己的畏热体质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而秦州气候凉爽,因而成为杜甫西行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清代秦州发生的旱涝灾害进行了研究,发现本区旱涝灾害不但频繁发生,具有周期性、时段性、局部性、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征,而且是本区饥荒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气候干湿状况由湿润向干旱转变。清代该区的土地滥垦是造成水灾频发的主要原因,对该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高峰 《教育革新》2010,(6):12-13
“儿童美德工程”项目是由SOHO中国基金会提出并实施的美德教育培训项目。SOH0中国基金会在我市开展的“美德在我心”儿童美德教育项目,是“儿童美德工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在天水市部分县、区学校所进行的美德教材编写、使用、推广实施工作和卫生间的建设工作。“美德在我心”儿童美德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