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是清代咸同年间,以贵州思南城区土家族冉氏两代女性为主创作的意境高雅之作,有思郡山川灵秀之气,独具闺阁缠绵之情,曾在思南、印江城乡广为流传,颇有影响。笔者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背景,从苦情、亲情、闺情和友情四方面来介绍分析诗集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赵宋一朝,因丈夫游宦、游学、经商等因素造成的夫妻暌违,使得妻子们在赋夫词中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多是含情脉脉为情所困的"苦情人",少有浪漫幸福纵情高歌的"欢情者"。她们把词当做一种纯粹的抒情诗体,写性情的真与美,言婚姻的苦与乐,直抒性灵,格外感人。  相似文献   
3.
冉晶晶 《现代语文》2007,(4):125-126
民歌是生于民间,并且通行于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放羊调》这首民歌,不仅表现了贫苦农民的爱情,而且演绎了滇西的农业生产生活、风俗节日,因而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与北方的同类民歌相比,叙事完整,手法独特,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我们可以在他的词中发现很深的"悲苦"情结。本文尝试从时空艺术、色彩的运用以及客体的主体化等艺术技巧方面来探究晏几道如何在词中营造他的"悲苦"情绪,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位优秀的小令作家。  相似文献   
5.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别具相当人性深度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姐姐》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类似于《祭妻》的悲剧故事。《姐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众多的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够被评为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同样与小说成功塑造了姐姐这一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有关。与当时的“伤痕”、“反思”小说作品中普遍地把历经“反右”、“文革”磨难,后又获得平反的知识分子设定为文本的视角性人物不同,张平的中篇小说《梦中的情思》的艺术视点又一次聚焦在了作为女性的秀兰身上,从而也使《梦中的情思》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中的苦情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古代戏剧是否存在悲剧的讨论,迄今仍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用我国传统戏曲理论中的术语——“苦情戏”来界定这一剧种,既可以突出此类剧种与其它类型的中国戏曲的区别,又可以和西方悲剧的不同区分开来,同时也突出了自己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元杂剧“苦情戏”的特点与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