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文章给出了边缘效应的概念、阐述了边缘效应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找出了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边缘效应对鸟类分布的影响主要是斑块面积、斑块形状、相邻景观类型、边缘宽度。另外,在次生林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假说——"生态陷阱"假说。  相似文献   
2.
黄晏 《物理教学》2020,(3):53-55
匀强电场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一种理想模型,最典型的就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场,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忽略其边缘效应,认为两板外没有电场,但在涉及带电粒子出电场后又重新回到电场,并且与出电场时不在同一等势面上时,忽略边缘效应会带来概念上的混乱,甚至又会出现"永动机"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元是长江流域中比较典型的行政边缘区和生态边缘区,边缘效应十分强烈,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对广元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实现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学的方法,探讨如何利用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的普遍现象--边缘效应促进科技出版创新.指出,遵循科技出版的边缘效应的规律,最大化地利用边缘效应进行科技出版的内容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实现科技出版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交错带及其边缘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ements(1905)在20世纪初把生态交错带(ecotone)的概念引进生态学,几经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空间及强度所决定”的定义。生态交错带一般具有一组确定的空间与时间特征,其相互作用多数处于两个景观成分的边际之间。有关生态交错带的研究已成为人们进行早期生态预警以及生态管理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本文综述了生态交错带及其边缘效应的研究进展,着重从生态交错带的含义、特性和功能,生态交错带中边缘效应的概念、类型、作用机理,生态交错带中边缘效应的利用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做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惠州市具备形成城市生态边缘效应的地理位置.惠州市应该不断优化城市生态边缘效应,主动积极地将这种城市生态边缘效应转化成城市人文边缘效应,培育城市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特质,持续集聚市外的人才、技术、资金等稀缺性发展资源,从而促进宜居宜业惠州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的新闻媒介上,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新闻,它们以超时空,大跨度,给受众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经济生活图画,充满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改革开放气氛,虽然它们报道的是经济生活,但其光焰已国徽到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在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迫切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报道方式情况下,人们不仅需要一般的经济新闻,也需要从多种角度和采写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8.
对比建筑业与生态学的组织群体,划分建筑业组织层级,提出工程项目交错区及其边缘效应的概念。与生态系统中群落交错区类似,项目交错区边缘效应表现为集肤、加成、协同等作用。提出建立共生平台的建议,与项目交错区边缘效应共同作用,以改善建筑群落中组织间的关系,从而促进项目顺利实施、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曹志梅  渠芳 《情报探索》2013,(1):44-46,50
论述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教育基地建设是信息素养教育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中多元主体的理解和支持,还须遵循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在规律,立足信息素养教育的特殊性,更要根植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需要。各基地不仅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强内涵建设,同时基地之间必须协作共进,才能开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基地建设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入手,界定了边缘区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边缘区位优势、资源内在联动优势、资源空间临近优势、旅游产品互补优势等方面分析了鄂豫陕省际边缘区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加快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旅游整体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