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51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的扩张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由于对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本质和长期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清政府不但看不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 ,而且把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当成了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 ,产生了“抚局已定”的苟安心理 ,从而导致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启动的延误 ,并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
兰州是中国西北的重要城市之一.20世纪前半叶,兰州的城市近代化在艰难曲折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较东南沿海城市而言,仍显得迟滞.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兰州地理环境的封闭,发展腹地的缺乏,本土化人才的匮乏,市民文化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国内政治局势的动荡所致.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国养兵、练兵之法,抵挡不住西方的船坚利炮,因而显示其落后性."知耻而后勇",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就成为全方位地向西方学习的突破口.西方兵操作为向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学习的一个内容,对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育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对西方兵操的引进及普及的动因分析,探讨西方兵操引进所产生的影响、有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离不开人们新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的建立,而这又离不开近代化教育。在中国推进近代化是一项伴随着创新的伟大事业。创新需要人才,需要教育。因此,教育对于中国的近代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大胆冲破旧的教育制度的束缚,致力于建立一种有利于培养近代化人才的新型教育制度。他在强调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不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他大力提倡女子教育,主张教育平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教育体制的建设,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所作的一种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体西用”不仅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和维新派的理论武器。二者有承袭关系,但也有本质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中体西用”的提出和实践,不仅开了社会风气之先,为最终推翻封建统治打开了缺口,而且为推动中国思思文化、政治、经济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缓慢进程。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俊荣 《图书馆》2002,(4):88-91,85
该文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晚清时期介绍和创办新式图书馆活动,参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是抱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带来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模式,带来了杜威法和新式管理方式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事实上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王业兴 《历史档案》2001,1(2):108-113,119
中国的近代化是被延误了的近代化,这一观点是90年代初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问题研究中心历史学教授罗荣渠先生提出的。国内许多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均认为,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了中国近代化的中断,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在国家间的横向比较中,我们发现中国和日本同属后发国家,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起步条件,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6,(9X):39-39
魏源是中国近代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出思想家,以往学术界关于魏源研究的成果可谓多矣,彭大成与韩秀珍同志的新著《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书,却能在广取博览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囿陈见,独辟蹊径,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启示性与现实意义的新观点,为学术丛林增添了颇有价值的新成果。读罢全书,我认为该书有以下方面特别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9.
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对于建构现代国家的作用,可以从许多方面论说。1907年7月15日秋瑾之死在当时报纸上引发的巨大反响,即是演绎得淋漓尽致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1895年第一家工厂的出现,拉开了无锡从一个小县城向近代化转型的大幕.一批优秀的实业家群体成了无锡城市近代化的强力拉动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无锡外来人口增多,消费市场扩容,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