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涛 《精武》2003,(9):34-35
  相似文献   
2.
1 关于“进攻性得失分分差”(AggressiveMar gin)  将球员整场比赛的制胜分加整场比赛的对手失误得分减去自己的失去分就是AggressiveMargin值。不仅可以用来统计整场比赛也可以用来统计一盘或一局比赛。每一次主动得分;失分或对手送分都会影响AggressiveMargin。事实上,就数值而言它可正可负。通过AggressiveMargin法分析某一特定比赛,通过数据告诉我们对某特定对手的比赛时选手所发挥的水平,进而发现其发展空间。2 “进攻性得失分分差”(AggressiveMargin)的典型战例分析  2001年USOPEN1/4决赛SamprasVSAgassi比赛是一场经…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6,(8):77-77
进攻性地回接对方发出的正手位短球,向后引拍时预先抬高球拍的位置。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预测对方动向,并选择最佳进攻线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小布什政府军事战略的走向作了概略的分析,认为它更具有进攻性、军事性、冒险性、强权性。文章还探讨了小布什政府推行十分强硬的军事战略的几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7,(1):92-101
波尔——预判来球线路,反手快撕弧圈球欲擒故纵,让对方先起板然后反攻在不来梅世乒赛上,波尔的反攻技术发挥突出。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波尔发对方正手位半出台球,由于波尔发球的弧线又低又短,王励勤正手接发球抢拉的质量并不高,此时波尔迅速找准击球点,反手快撕一板。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分机器、做题能手的过程叫生产(或制造),培养健全的人的过程叫教育。面对16—18岁的高巾学生,"育"之功显然大大高过"产"之效。笔者以所授"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为例,谈谈关于教学立意的思考与选择问题,并呈现一些基于历史教育价值理解而形成的个人教学追求。一、教学立意的生成与教学思路的择取关于"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相关学习要点是:"了解美  相似文献   
7.
王红  深泽图 《网球天地》2014,(4):120-121
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演变,很好地增加了反手击球在比赛中的进攻性,同时也提升了网球底线技术的进攻能力,其广泛使用令国际网坛出现了大批的底线全能攻击型选手,也使网球技术水平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足球比赛中铲球技术的运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第15后世界杯足球赛及我国足球甲级联赛中的铲球技术在各场区、各时段的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探析铲球技术的运用规律。论述了在重点抓好后卫队员铲球技术的同时,还需培养前卫、前锋队员的铲球意识,加强进攻性铲球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海军战略分为进攻性战略和防御性战略,进攻性战略围绕海上封锁展开,同时包括以两栖登陆作战为主要形式的外围打击和舰队决战,防御性战略则主要表现为本土防卫和反潜护航。进攻性战略,除海上封锁外,外围打击和舰队决战都未能取得预想效果;防御性战略则确保了英国制海权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小雨  冰沙图 《网球天地》2012,(5):130-130
在网球的各项技术中.正手上旋球是运用最多、非常适合男子选手的击球方式。当今男子网坛“四大天王”中的乔科维奇和纳达尔都会在比赛中通过正手上旋球来获得制胜分。它的优点在于既有进攻性又有稳定性。说其具有进攻性.是因为打上旋球易发力.而地面给球的作用力是向前上方的.因此上旋球具有一定的前冲力.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能够成为有效的进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