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象《庄子注》对“逍遥游”概念的阐释与《庄子》“逍遥游”本意有诸多差异.郭象《逍遥游》篇注文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郭象的“逍遥”观是“足性逍遥”,而《庄子》“逍遥”的本意则是“超越逍遥”.二者具体差异表现在:“小大之辩”与“足性则物齐”、“有待”与“无待”、“足性”与“超越”三方面.通过探究郭象“足性逍遥”观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学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可以发现郭象作出这一重新阐释的真正目的在于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为名教寻求合理性,维护现存统治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庄子>提出的"逍遥游"的生活方式与人生境界亦成为郭象理论的归宿.从性分论这种本体论出发,郭象认为,最佳生活方式在于追求符合和顺遂主体之真性的生活,理想的人生境界是追求一种即世间的逍遥.适性逍遥说显示了最高的个人意识,安顿了纷驰的性命之情,处于乱世的魏晋人士,遂能各得其所得,各美其所美,各是其所是,各然其所然,以安于所受而达于逍遥之境.  相似文献   
3.
在《庄子》传播史上,刘安及其门客编订的五十二篇本《庄子》(含自作三篇"解说")是一个重要节点,早期《庄子》文本均以该本为源文本。但汉代至少尚有一种廿三篇选编本,跟古本并行。传世三十三篇本《庄子》是郭象据古本删订而成的,由于其自身质性以及其他版本的佚失,它几乎成了后世所有版本的源文本。郭象完成了对《庄子》的重新塑型,这是历史的幸事,但显然也是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独化论"是郭象哲学的中心话语,这一话语逻辑地蕴涵着同一性特质:"贵无"和"崇有"的同一;"名教"与"自然"的同一;"内圣"与"外王"的同一.这种同一性特质的展开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象是魏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他“万物独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裴頠的理论难题,其理论内容含有二重性,印既反对“造物主”的存在,又否定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他的“独化”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平等的思想,但最终走向了无可奈何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6.
本阐述了魏晋玄学时期“名教”和“自然”的斗争历程。即:王弼“名教本于自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裴“名教不离自然”郭象“名教即是自然”,而终于达成“名教”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郭象是以其《庄子注》流芳于世的。魏晋时期。庄学大盛,谈者云起。注家星布。于诸家注释之中。郭象特会庄生之旨,不仅对《庄子》之篇目进行分并改隶,厘析编定。而且对其义理也适应时代和学术发展的要求予以阐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性分”观念是郭象在注释《庄子》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集中反映了郭象理论体系的某些表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多"之辩,玄学家这里,所表达的不仅是事物的共性和自身的独特性,还直接体现了本体论的内容。玄学创立者之一的王弼,明确的将"一"与"多"解释成为"无"与"有","本"与"末"。而郭象虽然没有像王弼那样明确的提出"一"与"多"的概念,但是在他的"独化"论中论及的世界同一性的问题,同样也是"一""多"之辩的内容。二人所论"一"与"多",即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理论,有独特不同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独化论”是郭象玄学思想的个性特征,一般认为成玄英也是这一论点的赞同与继承。实际上,成玄英与郭象对“独化”的认识是有根本区别的,郭象是崇有派玄学家,否认“道”的存在与功用是其旨,他的“独化”指是的万事万物的一种生化动态过程;成玄英是道教学,崇“无”、崇“道”是其根本信仰,他心目中的“独化”指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也可以说是“道”的功用与化身。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皆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然而"自然"一词不仅在老庄很少出现,而且没有名词性的实体涵义,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而存在.而王弼<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是后世皆误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