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路善全 《学语文》2002,(3):32-32,39
钱钟书于1947年发表的《围城》,以其对中外文化渊博精深的把握,以及对世态人情细致入微的体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以其形象符号的多重含义在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小说人物画廊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说吧,记忆     
“精致的淘气”、纯净得近乎透明的情感与厚厚的书籍、永远没有止境的幻想,构筑了一个外人根本无法进入的、三个人温暖内敛的世界——这是92岁的杨绛,对63年婚姻家庭生活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季蒙 《东方文化》2001,(6):120-125
钱钟书先生死了,引发人们很多感想。20世纪80年代学十年,钱氏的声望如日中天,那时候他被视为中国学问最宽博的人。只是到了90年代,钱先生才不再独领风骚了。这是因为像陈寅恪、胡适、周作人等一帮民国时的学人又重新被请出来,相形之下,钱热冷却了不少。我想这里面的原因还是简单的,主要因为知识阶层对思想的关切盖过了对单纯艺的关切,90年代的很多青年学人就是转哲的,他们也都是从80年代过来  相似文献   
4.
从《林纾的翻译》看钱钟书的翻译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篇,钱钟书先生首先记述了许慎在《说文解字诂林》的一节中关于翻译的训诂:  相似文献   
5.
6.
钱钟书抗战期间的处境、心境及创作动机,使他的小说集中抒发了抗战年月中被战争和人类劣根性合力围困而加剧的人生寂寞,并表达了对战争环境下“无毛两足动物”基于人类自身“根性”而对生命、爱及美的进一步的扭曲、异化、损耗与不珍爱的深切叹惋。  相似文献   
7.
8.
严羽的“妙悟”说基本上是被肯定的,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和合理的因素。围绕这一问题,许多人在其得与失即长处和缺陷的问题上有着不少分歧,其中钱钟书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但也不无误解严羽的理论之处。严羽的诗学思想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是一种有益的纠正,但也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纵观钱氏父子成长、生存的历史和环境,世人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相通的特性,如家学背景、学问方法、性格潜质、处世哲学等,当然还有他们毕生读书、教书、著书以至爱书如命的嗜好,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还曾有过一段父子类似的特殊情缘,那就是他们与图书馆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辩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