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代“甲天下”瓦当上的动物图像历来被认为是鹿,通过考辨,文章指出瓦当上的 动物图像是马。马纹瓦当出土于汉甘泉宫遗址,是汉武帝行幸求仙之地。解读瓦当文字“马甲天下”,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汉武帝长生不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老汉胡茂华放了一辈子羊,2016年元旦刚过,他因为进山采药上了回新闻。不为别的,就为他要采的药,名叫"九死还魂草"。看过武侠小说的人对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还魂草俨然就是江湖上的传奇宝物。还魂草应该是相当珍贵的,放羊的胡茂华心里有个价:一株好草,价值相当于两头羊。而在杭州临安某一处只有他知道的山崖上,十几棵  相似文献   
3.
《老生》贾平凹著作家贾平凹多年文学创作笔耕不辍,并且不断进行各种尝试与突破。最新长篇《老生》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20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是现代中国的成长缩影。它以民间写史的方式叙事,在乡俚野史与古典传奇的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早年徘徊于儒释道三教之间,因体弱多病曾醉心于道教养生导引之术,龙场大悟体证生死后始与道教决裂,并极力批判道教肉体长生说,主张"良知"方为彻死彻生的"真己",实现了长生不死说的视域转化。同时,王阳明"致良知"的道德形上学,主张知行合一与事上磨炼工夫,反对顽空虚静的修炼方法,强调"即有体无"的入世担当。但王阳明也着重指出,佛道教虽不如儒学广大简易,然而也是性命之学,善于学则三教皆无弊,不善学则皆有弊。因此,三教各有其优劣而难分高下,抉择的关键在于学者根机是否相应,为学之道能否相宜。  相似文献   
5.
芳尘 《健身科学》2009,(8):27-28
多福多寿是人生在世鲁遍的希求,我们每日辛苦奔波,汲汲营营,只不过是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间的事业,绝大多数和增强身体,延年益寿有关系,贵如秦始皇还遣令大臣为他求取长生不死之药,因此求得大富大贵。  相似文献   
6.
徐福东渡     
徐福,又名徐市,秦代方士,齐(今山东)人。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今诸城东南),“齐人徐市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下同)徐福为始皇求长生不死之药,出海数载,未得仙药而还。公元前210年,徐福又假托神仙所言,向始皇求得童男女三千人,并携带百工匠人和五谷粮食,第二次出海航行,因“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成为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传说徐福到达日本的很多地方,今在和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和徐福墓,墓…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石是一种造型艺术,在出土的众多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了“捣药兔”形象,汉画像石中的“捣药兔”不仅表现了汉代人的心理愿望及生命轮回的文化内涵,更表现了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与历史部族的怀念。此外,关于“捣药兔”的神话也是汉代人的思想观念的折射与对生命长存的愿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朱江 《武当》2015,(4):49-51
【核心提示】被誉为"道医国手"的武当山道医王泰科,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道教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悬壶济世,勤于布道的他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位病人;他诊疗从不收费,药费也只收个本钱。王泰科源于日常朴素的武当养生秘笈,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9.
正财富与长生在大多数的人眼里,西方的炼金术和东方的炼丹术分别是东西方神秘文化的代表,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追求的是"点石成金",而后者追求的则是"长生不老"。其实这样的理解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了,事实上,炼金术和炼丹术所追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家哲学一直有“为我”、“贵生”、“全生”的传统,注重保养身体、延长生命。这个传统经杨朱、《老子》、《庄子》再到黄老道家发展下来,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精细。这些理论及方法在案汉时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与神仙方术相结合,最终在早期道经中演变为长生成仙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