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学生的诗词学习中,学习兴趣对于其学习质量与主动性有着直接影响。但由于中学生学习的很多诗词语言艰涩,难以理解,导致学生阅读困难,很多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影响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且对于我国优秀诗词文化的传承也非常不利。阴铿诗词以朴实易懂著称,对提高中学生诗词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逊、阴铿作为南朝梁陈时期重要的山水诗人,相比于谢灵运、谢眺、江淹等诗人,二人的山水诗中,景因情显得更加形象,情因景显得更加感人,情与景的关系更为和谐统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3.
处于六朝末期,梁陈交际的阴铿,是探索音韵规律、探索近体诗形式的重要诗人。因其传世作品仅有34首,史传中对他的记载也很简略,今人已无从得知他是否是自觉地遵循着某种理论来创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肯定他为届世诗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阴铿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水”的意象出现得颇为频繁。在其传世的三十余首诗中,有12首诗含有“江、河、溪、池”内容,这还不包括他的两首《闲居对雨》中的水之意象,近半数作品中都有水出现,其扮演的角色也多有不同,可以说,“水”见证了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左本琼 《学语文》2002,(5):32-32
这是一首独特的送别诗。朋友刘光禄(光禄为官名,具体名字已不可考)要去江汉,诗人匆匆赶来送别,不料友人的船已经离去,只能目送帆影远去。诗  相似文献   
5.
与何逊一样,阴铿也是继谢灵运、谢胱之后中国山水诗发展的有力继承者,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阴铿以写景见长,尤善于描写江上景色,并将写景与游子的离愁别绪、羁旅思乡之情相交融,形成更为动人的境界。在写作上注意提炼意象、锤锻字句,而且在对仗、音韵等方面花费了更多的功夫,因而也更接近唐律。可以说古诗主要是在阴铿等的手里转向近体诗的。  相似文献   
6.
阴铿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重要代表诗人,现存诗歌34首.其诗歌所用韵字,可归纳为18个韵部,与周祖模先生对齐梁陈时期诗文的韵部归类基本吻合,其韵部分类跟《切韵》的分韵已很接近.用韵严谨,一般是偶句押韵,也有首句入韵,所押全都是平声韵,没有出韵现象,其中“同用”和“独用”情况也与《广韵》所注基本相合.其诗歌用韵情况较之同时期的何逊诗歌,更接近隋唐近体格律诗的用韵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齐梁陈时期特有的语音发展面貌,对这一时期的语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阴铿的纪行类诗歌在纪行中写景抒怀,既有个体的羁旅悲愁,亦有对动荡时世的担忧,对百姓民生的关切。与同期诗人诗作相比,其纪行类诗歌意蕴深厚,现实感较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梁、陈之际著名诗人阴铿的若干诗作与史籍中的零星记载参照对勘,推测出诗人于540-547年间或更早一点始仕于梁湘东王萧绎;侯景之乱时陷于乱军中,解脱后于552年或553年奔江陵,很可能未到江陵即转而南下,一度在欧阳手下任职,后为侯门的重要宾客;563-564年间在始兴王陈伯茂府任中录事参军,后因徐陵之荐回首都。侯安都、陈伯茂先后倒台,他未受到诛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