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吴真真 《传媒》2006,(3):44-45
据说,全球的手机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照相是去年的事,听音乐是今年的事,看电视是明年的事."随时随地看电视"曾是人们的梦想,如今随着手机电视业务的出现,这个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所谓"手机电视业务",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观看电视.手机电视一诞生就倍受商家的追捧和学者的瞩目,尽管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但运营商们的热情却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2.
范鹏 《网络传播》2007,(7):42-43
“平民化的写作和阅读而对着空前高涨的网络创作、发布量,必然会产生因重复、淹没、遭遇伪劣产品、判断迷失等等而导致的精力、时间、注意力的浪费。这个冲突虽然在传统文学中也有所体现,但网络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广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是年,胡颖、李昂英等著《名公书判清明集》问世”。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昂”,作仰起头、高涨解,也有姓“昂”者。笔者查阅史著,只见有李昴英,并无李昂英。“昴”是二十八星宿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文化产品需求高涨的动因 文化产品需求的高涨,是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是由下列因素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张婕 《出版参考》2007,(2S):8-8
2007年1月27日早9点中关村图书大厦刚开始营业,一层“带一本好书回家”捐赠点就迎来了一个不到5岁的小朋友,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捐出了自己喜爱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亲自将每本书都盖上了“带一本好书回家”的专制印章。有一位读者累计捐赠图书56册,由于书太沉,他不得不分两次将书送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甚至有的读者在店内得知活动的消息后,马上就购买少儿类图书送到捐赠点。八一中学一名学生将自己的教辅书等学习用书捐赠出来,他说:“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知识,好好学习”。周边各大高校的学生也将自己中学时代的学习用书捐赠出来,有人说:“在高考来临之际,希望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通过努力,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在书本中获得更广泛的社会知识”。1月27日到1月29日三天,仅中关村图书大厦捐赠点就收到了图书及音像制品1156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大四毕业生,我当前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去找工作,走向社会.在此之前,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确定个大致的方向.这样可以:1、减少许多焦虑与情绪波动(高涨与低落).2、寻找工作的效率更高,更易做到有的放矢.3、不易受到别人的干扰;可能给别人以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相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河边畅饮并作诗,美酒、佳景、挚友构成的情景令醉意朦胧的王羲之灵感喷薄而出,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文一篇,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却如何也达不到先前那样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8.
A.关于荣耀有32.8%的人认为荣誉和夸奖最值得自豪。其中荣誉占20.8%,它包括各种比赛获奖,比如作文比赛、英语竞赛、乒乓球比赛等;还有,作文公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倡"一个重要理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课程改革中教师们所追求的,同时也是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位好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学习的情绪才会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才能增强,从而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术》2007,(11):53-53
南京市最近公布的2007年218个主要工种(岗位)的工资指导价中,高级技师的年薪高位数已达85056元,超过博士的平均水平。此外,车丁、锅炉操作工、车辆运输装配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焊工等技术工种的月薪高位数都在3000元以上,远远超过了本科毕业生的最低水平。这是人才市场又一次对教育发出的调整信号。长期以来,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不仅西装革履、工作体面,而且往往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