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姜德明 《寻根》2001,(5):52-53
1943年,徐昌霖等在重庆主编了一本艺杂志《天下章》,第5期上刊有张静庐先生撰写的《灾梨室散记》。其中“《译》二三事”和“《鲁迅日记》之谜”两节讲的是他1936年担任上海杂志公司经理时发生的事,都与鲁迅先生有点牵扯。《译》杂志原由鲁迅、茅盾主编,后交黄源主编。据张氏称刊物虽好,每期仅发行3000至5000册。出版一年后,生活书店拟换主编,鲁迅先生不同意,  相似文献   
2.
黄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然常常在我的眼前出现,他的海盐口音虽然多年没有听到了,但一想起黄源先生生前每次开会讲话时的情形,立刻耳畔响起老人家浓重的海盐口音。我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因为业馀学习现代文学,研究茅盾,与黄源先生有过二十多年交往,聆听过他老人家的多次教诲,也多次得到他老人家的无私帮助,尤其是他八十多岁的高龄,  相似文献   
3.
《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意义,被书法界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部书法论著。黄源老著的《书谱译注》由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关于《书谱》的总论;后者是《书谱》的译注,一字一句都有精妙解释。两部分交相辉映,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4.
5.
黄源先生是1930年代著名编辑,而且是一位革命的老前辈。我常常想到,当年文化战线上,他曾在鲁迅、茅盾身边工作;在军事战线上,他又曾在陈毅麾下战斗。有这样资历的老前辈实在是不多的。而他又非常平易近人,谦和可亲,对晚辈热情帮助。我就曾得到过他很多教益。1980年代起,我与黄老通过不少信,可惜的是1992年我出国访学时,老家旧屋突然被通知要动迁拆除,我年迈的父母亲在仓促中将我塞在床底下的一麻袋信丢弃了,  相似文献   
6.
黄源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积极从事新文化的传播和推介,在他的努力下,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等一系列重要作家的作品被译介至我国,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7.
太阳间     
杨匡汉 《新读写》2013,(7):117-119
临近壬辰龙年时,我与夫人从北京飞赴故乡上海,参访的第一站是武康路113号。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此居住了整整半个世纪。故居由一栋假三层的主楼和两座辅楼以及花园组成,已按主人生前的原貌布置停当。陪同我们去的,是巴金挚友黄源的女婿、高级工程师周赫雄先生,用他的话说,当年连鬼都不去看巴金时,他受黄源之嘱,  相似文献   
8.
解读巴金与黄源的通信,以“实事求是的典范”这一称谓形容巴金并不为过。无论是对迫害过自己的人民公敌还是对自己阵营里的人,巴金的实事求是都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对自己敬崇的导师鲁迅,也不以鲁迅的亲疏好恶为惟一标准。为人为文奉行实事求是(讲真话)的准则,茅盾与巴金如出一辙。茅盾曾提到鲁迅研究中的“两个凡是”问题,巴金正是20世纪文坛最早冲决鲁迅研究领域中“两个凡是”的杰出先驱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