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25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郭路生开始创作朦胧诗。大量详实的资料无不证明,郭路生就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有人把诗人郭路生称为一代诗魂,因为他的诗歌曾经那么深地以尊严、力量、鼓励、陶冶过整整一代人。即使在经历了现代诗歌各种风潮冲击和涤荡的今天,这些诗的语言与架构也并不滞后.重要的是作品背后的巨大载力,使诗的生命植根于时代与人们心中,使诗歌魅力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2.
范红霞 《图书与情报》2006,(3):108-111,144
柳诒徵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卓越的图书馆学家,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图书馆事业,掌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达20年之久。在任国学图书馆馆长期间,他既重视对图书馆的管理与革新,使国学图书馆成为江南最著名的图书馆;又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培养出一大批图书馆专家和文史学者;他主持编撰了《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反映了他的图书馆学思想,为学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其他图书馆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对郭沫若早期诗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和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影响/接受关系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郭沫若早期对这两种思潮的接受都不是照单全收的,由于时代(现实)与文化传统的制约,再加上西方不同思潮的交叉影响,这两种思潮在郭沫若那里均已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改变,这种改变隐含了诗学建构的某些规律性现象。文章以郭沫若早期对上述两种思潮的接受为个案,探讨的其实是一种新型诗学何以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祖荣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是我国最多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体裁多样化,除了歌剧外,大多体裁都有涉及。文章通过对郭祖荣《小放牛》所呈现出的意境进行分析,对该曲所蕴含的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邢台曾经在五代时期出现过一位清政廉洁、节俭朴实、广施仁政的皇帝郭威。《周太祖郭威》这部长篇小说以此为题材 ,运用章回体的民族形式 ,塑造了郭威的鲜明形象 ,描写了他从一介布衣到登上王位的艰苦曲折的历程 ,为弘扬邢台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郭宝昌的《大宅门》,以其塑造的卓而不群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世界的独特魅力,表现了郭宝昌特有的女性崇拜意识、平等兼爱意识。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诗集《女神》和抗战六部历史剧是他文学创作上的两个高峰,而解放后所写的作品却无人喝彩。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是其“为艺术”与“为政治”矛盾主张在郭沫若身上的具体体现。探讨此矛盾现象,有利于客观分析郭沫若的作品和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郭沫若研究最迫切的课题是打通"学科墙",把分割在各个学科领域内"不同"的郭沫若还原为一个统一的郭沫若。其中,思维方式是一条可以贯穿郭沫若整体的红线,思维方式的相通是理解的真正基础。在郭沫若的学术研究中,首先是研究者的思维方式陷入了循环论的"怪圈",另外,从郭沫若早期的文学思维看其后来的史学研究,可以发现郭沫若独特的学术"天赋",并在其前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郭沫若学术领域内的"对称"思维。这使得郭沫若的古文字研究和对古文字学的学科系统的建立都有着超越性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国朝典汇》是明代万历间徐学聚编纂的一部本朝典制类史书。分类编载了自明太祖开国至隆庆间二百余年朝廷内外典章史实。它是研究明史必不可少的史著。书中蕴涵了徐学聚丰富的史学思想。文章从天命史观、正统史观、重民思想、秉笔直书等方面来阐述徐学聚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在出使期间,与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范及日本留学考察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积极探求日本国内动态。郭嵩焘看到了蒸蒸日上的日本形象:日本的人才观念远在中国之上,积极学习西方各种制度,并寻求融入西方;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侵华阴谋,郭嵩焘十分警惕并提出应对策略。他努力唤醒国人,然不被理解,孤寂终生。他的日本观虽被时代淹没,但今天去研究,仍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