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苗族是泰国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的山地上。泰国苗族村寨主要传统经济形态是种植业,二战后由于泰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泰国苗族村寨的经济形态出现了结构性调整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The socialist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Laos (Lao PDR) has some of the largest intact forests in Southeast Asia, yet these are being quickly depleted by illegal logging, slash-and-burn farming, increasing population pressures, monocrop plantations, mining and dam building. Foreign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tage “infotainment” theatre plays to educate and inform the Lao public of its role in protecting the forests even though government projects and concessions are the primary causes of forest destruction. Because all the nationally subsidized performing arts troupes are government mouthpieces they cannot critique the government’s role. Foreign aid agencies funding the dramas are also made complicit in the hypocrisy of promoting forest protection to those with the least power to do so, while both performers and spectators know who is profiting the most from the sale of forest produc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regarding forest protection presented in this context of performativity in which the state manipulates socialist rhetoric to conceal its actions that enrich its officials and capitalist partners at the expense of the rest of the Lao public.  相似文献   
3.
稻作文化在贵州——从“纳雍”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纳雍"的"纳"是苗语"na"的音译汉字,本义为"稻";"雍"是古越语"yong"的音译汉字,本义为"河"。以"纳雍"为切入点进行考察,我们可以获得一张由多条苗语音译河流和古越语音译河流联络而成的地图,它明确地标示着稻作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传播途径。笔者相信,在研究上述地区两三千年以前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方面,这张图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人类学角度,深入贵州松涛县、锦屏县等"武术之乡",对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去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创新模式,为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苗族由于各种原因迁入了越南,发展成了现在越南的赫蒙族。论文对越南赫蒙族的人口分布及经济变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苗族历史悠久,文献纷繁,研究者甚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著述皆没有得到学界系统的梳理、总结、分析,以致给民族史学、苗学研究留下了诸多遗憾。从国内外有关苗族研究两根主线出发,拟对历史时期苗族研究脉络做一系统的整理探讨,以服务于当前我国民族史学、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苗族诗歌研究是苗学界的热门话题.很多学者的观点独到,为苗族的诗歌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苗族诗歌分类比较混乱,这不仅仅是研究标准和研究视角的问题,即便是同一视角也很难将苗族诗歌作一个令人信服的分类.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试图对苗族诗歌理论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并简要谈谈苗族诗歌分类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松桃苗族地区很多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这些地区的儿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同时也使得祖辈监护和学校教育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逐渐削弱。影视、网络等媒体的深入,外出务工年轻人回村后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等又影响着儿童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让苗族地区的儿童获得其成长所需的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要充分利用其生长的环境和孕育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松桃苗族地区的苗族古歌为例,探寻古歌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苗族本土生态知识与森林生态的恢复与更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苗族巫文化系统中的本土生态智慧之花开得特别繁盛;习惯法对维护森林生态和社区安宁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苗族还有一类带技术性的本土知识对于石漠化救治和森林生态的恢复与更新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尚未得到推广,原因是这些本土知识与社会潮流提倡的普同性知识不一样。本文认为应加强对苗族本土知识的发掘利用,实现本土知识与普同性知识的并存与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施石漠化灾变的救治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