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后现代主义的起源、流变及其表现形式来看,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传统、反理性、多元化、自组织等特征.这种思潮已经波及科学及教育领域,正在并将继续对教育科学的理论及实战产生诸多正面、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claim that, through its overt symbolicmessaging, the Gatineau Preservation Centre,opened by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Canada in1997, embodies a perfect transparency betweenfunction and form, with the shape of the placebeing derived seamlessly from the needs of thearchival work done there, and the proof beingin the exposure of all the elements to view. It reveals the undercurrents of contendingoppositions to this claim, both in thesubversive, Mannerist, or impure architectural eccentricities designed into thestructure, and in the embodiment of archivalnarratives whose symbolism is challenged byunacknowledged resistances. While the buildingis clearly inspired by Modernist andEnlightenment orientations, such as theambition to preserve unchanged a universal,transcendent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thesediverse resistances buried in it aremanifested, for example, in the contest of maleversus female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inthe authority of the monumental and exposed setagainst the seduction of the varied and secret. Most importantly, the absorption of the bodyboth metaphorically and physically into themany disciplines of the place unconsciouslycalls into question the building's self-imageas the epitome of a liberal-humanist andobjective-scientific activity; it reflectsinstead the destabilizing plays and displays ofpower which are increasingly seen to form theindeterminate field of the archival pursuit.  相似文献   
3.
剔除其偏激的矫枉过正之弊,后现代主义有可取之处:活用逆向发散和游变的思维,崇尚多元异质平等观,倡导关怀伦理观。它启示教学论向从终极的外在到儿童切实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切给定到一切创造生成,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从刚性评价到普遍关怀等方面转向。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治疗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有开放性的影响,使心理治疗更具人性化、社会化,更具创造性。但全面解构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体系,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5.
哲学观的创新与变革是衡量一种新哲学是否真正有价值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从哲学存在的合法性、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和哲学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当今西方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研究这一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6.
援用与批判--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文学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理论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援用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传统,如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反对宏大叙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盲目消解产生激烈的批判.本文试论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援用以及二者的分歧,探析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困境及其自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后现代主义”的全球语境下,韩国儒家的文化传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作家导演”,李沧东有着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力,他的三部电影,艺术而真实地再现了儒家传统缺失的现代韩国都市社会。文章通过对李沧东三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分析,解读李沧东电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悖论。但是在当今中国的思想语境中 ,一切源于西方的文化思潮都必然和马克思主义发生撞击。因此 ,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诸多后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言说 ,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必经领域。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的碰撞 ,源于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深入反思。因此 ,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意蕴 ,后现代主义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增补  相似文献   
9.
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虽然不是创作于后现代主义小说高潮时期,但小说明显地带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写作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要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当时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揭示了人们在迷茫的世界中,积极寻找内心追求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英国实验派诗人蒲龄恩,致力于创作相悖于英国传统诗歌表现手法的新诗体,其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英国当代诗歌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蒲龄恩诗歌主要体现后现代主义四个典型特征,它们分别是:碎片化语言、不确定性、语言实验和游戏与偏爱中国文化。通过分析读者不仅看到他对传统诗歌的挑战与创新,更体会到他在诗歌创作中所传达给读者的后现代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