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严羽的“妙悟”说基本上是被肯定的,有着它积极的意义和合理的因素。围绕这一问题,许多人在其得与失即长处和缺陷的问题上有着不少分歧,其中钱钟书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具有代表性,但也不无误解严羽的理论之处。严羽的诗学思想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是一种有益的纠正,但也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钱氏小说创作通过现世关怀和平民叙事对生活予以"真实"呈现,这一写作是对人类生活的本真样态和存在世界的"围城"本质的揭示,以及还原生活本真的反神话叙述.同时也昭示人们关注平民质朴的凡俗人生,回到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认识到无法弃置的生存境遇从而发现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式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系统化、理论化。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及其论证方式折射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征。这种思维特征对中国人的政治思维方式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中侧重挖掘《左传》的文学价值,本文旨在对其研究中关于"史"与"诗"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进行阐释,着重探讨《左传》对后世文学理论,尤其是诗歌理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认为"史有诗心、文心",这里的"诗心、文心"主要指涉的是文学的虚拟性。对此可以从其反复阐发的两个命题来理解:"诗可凿空";"文词有虚而非伪,诚而不实者"。对文学虚拟性的强调,凸显出钱钟书对文学主体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构成对二十世纪以来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主流文艺社会学理论的一种反驳。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从自然,神性、人伦等方面论述了天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他的一种独特的定宙模式。在这一定宙中,天、人乃至万物都是同源同类,它们以气中为中介,人循在应人事,相互感应,形成了从天地自然到人伦世事的一个完整世界。  相似文献   
7.
2014年董仲舒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不乏上乘佳作。传统问题热点依旧,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加;研究更具时代关怀,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结合;学术反思是本年度研究新热点;《衡水学院学报》继续成为董子研究的重要平台。但本年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上、海内外董学研究的交流切磋方面有待改善和提高。可以说,2014年是董仲舒研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秦汉间的大变局中与时俱进,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常道”,如崇尚道德、仁爱精神、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等等,同时也有所“损益”,实现了儒家文化与“汉承秦制”的整合。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且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作出创造性的诠释和创新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和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具有不同的特色。董仲舒需要整合百家之学,而韩愈面对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董仲舒主张尊孔,韩愈提倡尊孟;董仲舒侧重于立道,而韩愈侧重道统的弘传;董仲舒重视天人关系,韩愈关注心性问题;董仲舒对汉代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韩愈与宋代理学亦有内在的思想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汉、唐儒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3年董仲舒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学者们从经学、哲学、史学等不同角度对董仲舒的思想学术进行研究。经学角度的研究让董仲舒的思想学术回到传统的经学,是董仲舒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哲学角度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史学角度的研究与哲学研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很多高质量的成果都是二者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