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因为文化环境的影响,海明威与基督宗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出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等原因,海明威对基督宗教表现出矛盾复杂的情感取向,既在理性上怀疑反叛基督宗教又在情感上企图从中获得安慰和救助。另一方面基督宗教对海明威的生活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作品的命名、宗教话语及宗教意象的引用等表面层次,而且更深层地表现在人生观和作品主题的形成、对友善仁爱和平的赞美和渴望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精神探索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更应重视构建一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使其逐渐步入法制化的轨道。本文从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化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对策三个方面来说明其法制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处,在"知生知死"的终极意义上,个体有限生存面对无限广袤世界,对生命的意义进行形而上的追问,以此确定人生的价值取向、处世态度,这是陈染在小说领域坚持的一个可贵姿态,亦是中西文化的一个敏感的交接点.我们发现,经历了文艺复兴,经历了启蒙运动,科学和理性发达与伸张,进入现代化的西方世界,并未获得精神的平衡与满足,依然保持着对生命形而上追问的焦灼和对精神家园的瞩望,"生命不堪承受之轻".陈染以其聪慧和敏感,率先探足在寻找现代人精神家园的道路上,并在这条精神探险的道路上走得心事重重、困厄重重.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历来被认为是其早年之作,是一首普通的咏物词。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个性特征及对词中两处用典的分析,认为该词当为李清照晚年之作。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合流俗的性格特征,深沉地表达了其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商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适用范围、赔偿标准及其立法冲突等方面阐述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建议,并肯定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王以仁自觉带有郁达夫的色彩,虽列文学研究会的门下,实属于"郁达夫族群"的一员."郁达夫族群"的主体心理建构是他们心灵深处的自卑,由自卑而导致他们情感领域中的隔绝和孤独,自卑和孤独所致的的心理紧张又催逼他们焦灼呼唤着理解.在这感情的内煎和外化过程中凸现出他们的独特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前期的愁词,抒写的是个人生活感受,后期则为国家民族的灾难而悲,其思想的深度、内容的充实远甚于前期。  相似文献   
8.
<老人与海>和<年月日>同是反映"硬汉"主题的小说.此文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分析小说产生的地域差别的同时,考察两位作家关于时间、空间及理解生命的差别,列举出两位作家在历史文化意识、家园意识、生命意识等方面的不同,并探究造成它们差异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给贵州村社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当人们目睹贵州村社物质结构深刻变革的同时,也要思索物质结构变革如何作用于精神结构,以及精神结构如何变迁。从古老到现代性的变迁是贵州村社精神结构变迁的总体路径;从形式到内容的变迁是贵州村社精神结构变迁的本质;从旧生代到新生代的变迁是贵州村社精神结构代际分裂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尤其是首度被贬黄州,虽然曾痛苦彷徨,但他却凭自己的精神力量,调整了生活态度,身心上得到了自我解脱。苏东坡每到一地,不仅能接受现实,随遇而安,而且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内心自我调适之道,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他的人格精神和文学成就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