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延承传统文化,从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着手,以课程综合作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水平,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深入完善课程教学的设计,从而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连贯性与目的性,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源的4个主要特点,然后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分析论述了我国古代传统服饰的旅游开发价值,最后从服饰旅游产品设计的角度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之所以呈现出独特的形制特征,除与历史上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中西文化交流等重要因素相关外,更与长期盛行于中土的“天人合一”观念及儒、释、道,伊观念对它程度不一的统摄分不开,这些观念既赋予中国传统服饰艺术一种追求“乃顺承天”、“服位有等”之伦常目标的衣规服制,又普遍赋予人们一种追求中庸节俭,重生厚死,崇祖念旧,坚固实用的服饰消费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4.
每个教育层次都应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构建独特的教育模式。服装高职学校是为服装行业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应采取实战型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音乐艺术与服装艺术的审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艺术和服装艺术作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在审美上却有很多相同之处,文章主要从审美过程来探讨两者的审美共性.  相似文献   
6.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服饰文化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文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形态。东方服饰的核心理念重在体现"天人合一",其服饰文化为一元文化,具有大一统的观念。西方服饰则以彰显个性的人体美,其服饰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方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直接导致了世界服饰的西化。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通过交融又如何保持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服饰文化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武术竞赛活动日趋增多,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更快更好地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武术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还要注重武术比赛服装的选择。文章分析了现代武术竞赛中比赛服装的流行趋势,研究了武术竞赛中对服装的要求以及比赛服装在武术竞赛中的作用,旨在更好地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反映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的产生、延续、发展、变化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其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与水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变化积淀而成,并相沿成习。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文化的背景、因素和成因,我们才能够真正解释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各种外来思想、价值观、道德理念等文化元素的进入,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也呈现出新的演变态势,主要是日益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我们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