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3119篇
科学研究   59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5篇
综合类   25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医学资料室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信息时代技术主义的上亢和医疗行业中一些有违人愿的现象,认为医学资料室在高扬人文精神的同时应倡导医学人道精神、善美人格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做好文稿的退修工作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曹作华  田力 《编辑学报》2001,13(6):351-352
为了确保科技信息准确,快速,广泛地传播,编辑在做文稿退修时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注意对文稿内容,结构及统计数据的审查与质疑。2)注意对文稿标准化的审查与修改,使题名,摘要,关键词,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符合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3)尊重作者劳动,退修意见力求准确,全面,具体,要求明确,确保一次退修成功。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深化基于网络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阅了国内外研究艺术体操方面的大量文献,对艺术体操选材的具体条件(标准)——年龄范围、外貌及身体形态体征、身体素质水平、心理品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检测手段或方法简单易行,为那些学校条件差且热爱艺术体操训练的同行们提供了一些选材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美国爱达荷州新近颁布的体育教师标准的分析与归纳,阐述了美国基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专业标准以及基础体育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以求对我国在基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关于离婚法定条件的探讨贯穿于我国婚姻法发展的整个过程。从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到1980年婚姻法的重新制定,乃至2001年婚姻法的修订,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探索的结论并没有很大的突破,仍是将离婚法定条件定为感情或婚姻破裂的单一标准。出于完善我国婚姻立法中的法理基础的需要,笔者以为应在我国婚姻立法中确立混合标准的离婚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报告评价标准的界定与联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报告是研究质量和作者水平的综合体现.提出了评价研究报告质量的10项标准,它们分别是理论贡献、因果关系、方法创新、实际意义、积累力度、效果大小、精细程度、外推能力、吸引魅力和可信程度.特别指出,如果从简洁性出发,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研究报告是否能够改变读者的传统观念.此点与研究的创新性密切相关.建议研究者参考这10项标准设计研究和撰写报告.  相似文献   
9.
试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21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点向参考咨询工作转移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The goal of the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is to improve testing practices, but their impact on practice appears spotty. Self-regulation clearly fails in some instan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xternal agency to oversee testing practices and adherence to the Standards would face substantial hurdles, and the ambiguity of many of the Standards would hobble such an organization if one were created. Many of the Standards are general statements of principle, and past controversies make clear that we in the field often disagree about the reasons for them, their applicability to specific cases, and their practical meaning in specific contex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ield should follow two approaches to lessen this ambiguity. First, using journals, conferences, and other vehicles, we should foster more frequent and more protracted debate about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key Standards, such as 13.6 and 13.7, which mandate that a decision that will have a "major impact" on a student should not be based on a single score. Second, future revisions of the Standards should use concrete examples of testing practices to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Standards, much as the legal system uses case law to clarify the meaning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embodied in statute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