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783篇
科学研究   21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92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是河南文坛的新现象。以邵丽、乔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最初大胆书写女性情感经验,接受后现代主义观念,质疑由男性作家主导的本质化宏大叙事,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新的面相,冲击了当代文学中以表现乡土苦难、批判乡村权力见长的"中原经验"。女性作家的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单向度的女性意识表达,对社会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深入的体认,开始直面城镇化转型中的中原大地现实,创作出了社会关怀强烈、生活观照深入、情感指向博大的作品,较好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的"中原经验"。  相似文献   
2.
体育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创造力的表现和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体育运动在培养人的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了558名10~16岁的少年运动员,结果表明少年运动员SAS均分为40.65±9.47,以SAS标准分50为划界分,16%的少年运动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4.
曾穗芳  赵芹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50-251,253
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原则,并对其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教育工作者应培养学生积极和健康的情感态度,营造宽松和高效的课堂互动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要进行课堂交际性活动,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中学学生英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种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有情感地教,学生有情感地学,就能形成积极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达到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目的。因此,注意情感的诱发、把握情感的线索、领悟情感的内涵、重视情感的体验、加强情感的熔炼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简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作用及在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Cyberbullying is an increasingly common experience that produces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for targets. Interventions encouraging bystanders to support targets of cyberbullying are limited by a lack of focus on what to communicate. This study considers supportive messages that emphasize emotional comfort, attributions of responsibility, and beliefs that people can change as relevant to this context, and it examines how perceptions of messages differ based on whether support providers have or lack experience with cyberbullying. We extend research on the indirect effects model of 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by randomly assigning participants (N?=?304), who self-identify as targets of cyberbullying, to message and source conditions and assess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messages, providers, and outcomes. Impressions of messages mediate their influence on outcomes, and the experiential similarity of support providers moderates these effects. Certain messages, notably those contending that bullies can change, are less effective when delivered by sources who lack experience with bullying.  相似文献   
9.
10.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narratives from 15 adolescents experiencing shy behaviour as an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 in the school context in light of narrative understanding. The investigation is intended to generate knowledge about this largely under‐researched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personal accounts of those who are actually experiencing it. Their narratives are the foundation for a discussion regarding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practice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 in relation to this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