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44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0篇
信息传播   2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练员的威信及在运动训练中的影响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起主导作用的是教练员 ,运用自己的丰富理论知识、技术和实践经验指导运动员训练实践 ,以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这其中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的威信及其影响力是极其重要的。就此 ,对教练员在训练中 ,如何实施富有成效的训练和教育过程 ;如何树立良好的教练员威信 ,如何对运动员施加良好的影响等加以探究。使运动训练以教练员的威信和良好的个人风范施加影响并进行严格训练和管理 ,目的在于教育和培养运动员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运动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
欲望的象征--西门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代特定时代为背景,以商业社会、权力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物的行为方式、心路历程等方面,对西门庆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多方面的,它涉及人和自然、个人和群体、人和人以及社会和国家等多个方面。人和自然的和谐意味着,人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个人和群体的和谐意味着,自愿相互联合的个体和尊重个性的群体。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则要求社会各阶层必须相互开放,不得人为制造出知识和能力之外的障碍。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和谐则要求:国家权力从公民社会中产生,而且后者对前者形成有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悖论——从大开架到新的闭架借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从大开架到新的闭架的非逻辑性,认为新闭架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合理使用原则与公共借阅权对立之根源的分析,认为有必要通过图书馆建立版权保护部门、建立完善的PLR法律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协调机制等手段,从而实现合理使用制度与公共借阅权的良性搏弈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对英国公共借阅权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完整的剖析阐释,通过评介该法案的发展经过、体制分析及其运行操作过程,深入分析了英国公共借阅权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同时,对我国的公共借阅权立法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俄罗斯赤塔州普希金图书馆和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分析了上述两所图书馆的特色,并指出了对我国图书馆发展及图书馆服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制度是适应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公益制度,它由初期的公益活动发展为当今国家为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重要公益制度,充分体现社会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共借阅权制度是维护版权人个人利益的制度;对于公权力而言,如果在公共资源无法同时满足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益和公共借阅权制度的个人利益时,应当优先维护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联机规范控制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霞佩 《图书馆杂志》2004,23(11):29-31,13
馆际合作需求的增长对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控制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本文讨论了规范控制的特征,联机规范控制体系的建设模式,并对建设联机规范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实行公共借阅权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蓓 《图书馆杂志》2004,23(1):7-9,43
本文从公共借阅权的基本定义和发展过程出发,着重探讨了实施公共借阅权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实施公共借阅权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笔者对公共借阅权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