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诗歌极度繁荣的唐代,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女性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于当时世风开放,民情豁达,她们对爱情大胆追求、对友谊真切诚挚、对人情世故领会深刻,并且开始关注国计民生。虽然她们在爱情上没有完美的结局,却成就了她们的一代诗风。她们的诗作善用比兴典故、关注女性意识、形神不拘、意象万千,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女性文化圈内 ,女冠诗人占擅一代诗坛风骚的现象 ,构成了唐代文化的一个奇特景观。唐代女冠诗人现象的产生 ,与唐代推崇道教的社会风尚和开放兼容的文化背景有关。与其他朝代的才女相比 ,唐代女冠诗人集女冠、名媛、诗人于一身 ,具有独特的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三言”、“二拍”收录的故事当中,尼姑形象往往扮演着与宗教戒律相悖的角色:或为人作伐、或为虎作伥,不一而足,而在诸多犯禁行为的背后,存在着的乃是经济的、文化的、社会与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从文本解读的意义上来说,她们的犯禁举动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就明代社会文化分析的角度而言,她们的命运结局则映射出处于中晚期明代社会内在的价值取舍与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4.
古代一些女性,即使离开了家庭的荫佑,仍然能靠一己之力影响社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东晋时的妙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她在宗教之中找到了一个较为合法的脱离家庭的生活模式,并在这个新的位置上“入世”,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5.
传统佛教文化中的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佛教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化,神界中的绝大多数尊位都被男性神祗抢占了,除了由男而女的观音菩萨外,为女神留下的只是几个边缘化的位置。尼姑是佛教化中一个重要的人因素,她们通过献身佛教,为佛教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僧尼制度中,尼姑地位不如和尚,佛教伦理中的男女关系是一种男尊女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晚唐女冠诗人李冶和鱼玄机虽然出身背景和时代大致相同,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感情经历和众多的异性诗友,创作了不少情爱诗与酬唱诗,但是由于她们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她们诗作的意境并不完全相似。情爱诗,鱼玄机多爱欲求托身,李冶多伤感求真情;酬唱诗,李冶多友情与明志,鱼玄机则多暧昧与诱惑。  相似文献   
7.
惜春是贾氏四春中最年幼者,擅长绘画是她独特之处,从中国绘画与佛教关系的大背景,从惜春与方外人交往的分析中,指出独擅丹青展示了惜春的形象,画与禅的相通,是皈依怫门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曾经有过与男性平等交流、发展和拥有美满爱情的梦想,然而男权社会剥夺了女性出仕的机会,也使她们疏离于在中国文化中与政治互为表里的诗、文等文体,在婚姻中她们也处于劣势。在对女性的现实处境深刻体认之后,李清照形成了隐于闺阁、自我完善的“道艺处士”生活模式。“道艺处士”的艺术积累为后来李清照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准备了条件,李清照也证明了女性在“词”这种体裁上的优势。国破家亡使李清照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她走出闺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材料的匮乏,所有关于近代客家才女范荑香的人生际遇的记载,皆语焉不详,但一部《化碧集》,便是这位客家才女心灵的痛史,透过这部诗人用血泪凝成的心灵的历史,我们可以窥探到在其一生所遭遇的不幸中,除了人们已知的丧偶无子,夫家兄弟逼嫁之外,还有尚未被人知悉的一面,那就是她曾遭遇一场莫大的冤屈,而对这冤屈,诗人有口难辩,而这冤屈伴随了诗人一生,使她最后终老佛门。  相似文献   
10.
P.2469V抄写于公元818年,其内容主要是账目和僧尼名目等杂写。P.2469V是目前所见有明确纪年的敦煌文书中最早记载到"萨毗"的文书,而"画家"是P.2469V为我们提供的关于敦煌画匠的又一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