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74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新保守主义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正式登场。1982年,民族主义意识强烈的鹰派保守政治家中曾根康弘上台执政,提出了著名的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新保守主义的政治诉求。中曾根认为:“日本正处于战后重大转折期,在日本人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大胆触及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的看法,使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前进。”  相似文献   
2.
3.
(续上)穆青总是说:“搞新闻事业不能论年龄,只要跑得动,就要跑。”他自己就是如此,退而不休,笔耕不止。以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热情与作风激励着我们这些新生代。他说:“我写的十个共产党员,已去世了八个,只有当年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还活着,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4.
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巨变。民族主义浪潮在促进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苏联的解体又诱发了 2 0世纪第三次民族主义高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着全球范围的重大变革: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两个因素互相影响,交叉构合,也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在推特等境外社交平台,政治机器人频繁操纵涉华议题,给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带来挑战。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内容分析及时间序列分析,从交互关系、主题分布以及议程引导这三个方面,对中英文语境下政治机器人涉华议题舆论干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播策略上,不同语境下政治机器人信息会进行差异化投放,在中文语境下政治机器人发布更多有关中国政府的负面信息;传播效果上,受“网络民族主义”“粉丝民族主义”等因素影响,中文语境下的人类用户注重自身态度的表达,更加倾向于和人类用户之间互动,议程更少被政治机器人引导。本文从宏观层面对两种语境下政治机器人涉华议题干预进行探索,以期为今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对于各个国家而言,并非是对等而公平的,事实上,在全球化与本土化、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传统文化与后现代文明等各种冲突中,以美国为首的西  相似文献   
8.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08,(12):66-69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 1979年1月29日,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应卡特总统之邀赴大洋彼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访美.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相关奥运的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热点。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硕大的舞台。然而,对于国际受众而言,这个舞台并不是亲临其境的小剧场,而是一次解释性的现场报道,并且观众和演员之间在  相似文献   
10.
《为全球化申辩》是一本结论简单但具有思想穿透力的书。作者证明:自由市场是人类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态。作者坚信,个人出于私利而进行的自愿交易,可以增进社会福利,而全球化则是自由市场制度被扩展至全球范围,所有人直接、间接地卷入全球范围的分工交换网络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最终惠及全人类。本文摘自该书,标题为本刊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