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287篇
科学研究   14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 2 0 0 3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各参赛队的技术统计分析 ,了解中国女排快攻战术运用现状。结果显示 :中国女排快攻战术效果高于强攻 ,得分率也高于巴西、美国队。提示 :坚持快、变战术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取胜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2.
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九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起跳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认为起跳 力量不足仍是制约我国男子跳远成绩的关键。因而,在保持和提高速度的前提下,增加运动员的 起跳力量训练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控好运动员参赛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取得九运会决赛权 ,在九运会预选赛 (第1站、第 2站 )的赛前各周 ,对上海队男子重剑重点运动员运动时的心率、血色素、血尿素氮、血睾酮、皮质醇、闪光融合频率、反应时运动时、心境状态等指标进行了定期的监测。结果显示 :1)血色素和血尿素氮能很好地反映击剑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和身体机能状况 ;2 )在大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血睾酮水平呈下降趋势 ;3) POMS量表还可以用来监控大赛前运动员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的"场所"价值,是关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公众认知角度探索图书馆"场所"价值,能够发现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选择上海图书馆、浦东图书馆和滨海新区图书馆三所代表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平台上的网络评论信息,综合运用Python、Jieba分词、SnowNLP等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从高频词分布、情感分析和时间序列三个维度,对社会公众认知情况进行了文本挖掘。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仍然是重要的公共阅读"场所";公共图书馆"场所"服务颇受欢迎,社会评价极为正面;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认知的特征所在。在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当高度重视"场所"价值的公众认知新变化,可以将文旅融合作为未来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助力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从若干关键词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探究,为推进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落实“四史”教育要求,高校要充分依托现行教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纲”,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为“要”,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明确课程要求,挖掘教育资源,贯通教学过程,使大学生经由“纲要”之门,步入“四史”殿堂,厚植史学底蕴,引导大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相似文献   
7.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形成的抗疫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抗疫精神、在科研和实验实习中融入抗疫精神、在学生活动中彰显抗疫精神,能有效促进学生高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The Harwood Institute arrived in Youngstown, Ohio, in 1999; and today, over 18 years later, its teachings have made a profound effect upon the city. The Youngstown Public Library, through the leadership of Carlton Sears and Heidi Daniel, has wholeheartedly embraced the methods and ideology of the Harwood Institute, helping to reinvigorate and power a city working its way back to prosperity.  相似文献   
9.
The 21st century collection manager encounters serious challenges i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e.g., budget shortages, lack of skilled personnel, lower agency prioritization, and reduced available staff time).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practical, low-cost solution to these challenges that prevent collection developers from regularly creating/managing adequately balanced collections. It discusses the role of 93 “community-embedded” librarians-in-training to develop contextually situated collections in a graduate course taught seven times in an information sciences program in a southern land grant university. Findings of collection management activity tasks completed during the course provide evidence of accrued tangible outcomes/benefits to motivat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librarians and their information agencies collaborate with librarians-in-training in future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0.
This introductory article to the combined special issue of Journalism Studies and Journalism Practic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ome of the key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studying journalism and social order. It argues the need to step beyond a functionalist framework when considering the news media’s central role in shaping social connections, community and cohesion. 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s of social order, our paper suggests a greater empha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journalism’s relationship to the wider social sphere along with three other key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1) a critical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politics and social order, especially in defining and/or negotiating “anti-social” practices and social disintegration; (2) a more refined focus on the “imagined” and geographic boundaries of news audiences in digital spaces; and (3)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to norms and conventions of journalism practice from trust and legitimacy to the role of journalists as arbiters and connectors across social sp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