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篇
教育   37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影响最大的典型形象之一,从化层面解读以范进中举为中心的“范进现象”,深入剖析明清八股科举对士人的毒害,具有一定的学批评和社会化批评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早年热中科举,追求功名,一心想登上仕途。这些理想追求可以从他的名、字、号甚至书房名的命取中观其一斑。“敬梓”这个学名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询问他未来的志向后为他取的,其含义颇有讲究。梓,一种落叶乔木。木质轻而易割,古人常用做琴瑟和建筑木料。“牡丹是花中之王,梓为木中之王”。谓“可大用之木”,吴敬梓取“梓”为名,是希望将来能成为“量材为政,既勤朴斫”的优异人才。“敬”与“梓”连用为名,当然更有敬重人才追求人才之义了。  相似文献   
3.
<正>节选自小说《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知名度很高,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常常被人们拿来讽刺嘲笑的对象和作为批判否定科举制度的证据。其实不然。我们如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力倡导的理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去阅读反思此文,就会惊喜发现此文背后蕴含着丰厚博大、充满魅力的科第文化,会颠覆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3,(6):52-53
儒林外史》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作者善用冷静客观的叙述,描摹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以达到讽刺效果,正如鲁迅所言“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相似文献   
5.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7
“风流云散”意思是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比喻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语出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济岱江行,邈焉异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例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八回:“自从虞博士去了,这些贤人君子,风流云散。”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一〇六回“:众姐妹风流云散,一日少似一日。”汪曾祺《落魄》:“开饭馆的江西人、湖南人、山东人、河北人全都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柯灵《鱼书》:“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相似文献   
6.
魏俊 《兰台世界》2016,(18):29-31
儒林外史中呈现的种种婚姻现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从社会史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婚姻幸与不幸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一段婚姻的幸福在《儒林外史》中,与功名富贵无关;在如今,与房子、车子、票子亦是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卧评和天评中的讽刺艺术论是对《儒林外史》典范性讽刺艺术的开创性研究。他们从运用讽刺手法的原因、目的、原则以及讽刺技法的使用等方面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90年代的《儒林外史》研究是继 80年代全面繁荣以后又一高峰。经过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的努力 ,过去传统论题的研究得到深化 ,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又使其领域得到拓展。对 90年代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评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中的严大位、严大育是同胞弟兄,性格有同有异。严大厚颜无耻、贪婪刁蛮,严二胆小懦弱,悭吝成性。二人又同时是豪奢多心机。他们的性格与当时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和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关系更为密切。他们的悲剧既是当时社会以八股取士为手段的科举用人制度的悲剧,也是腐败的社会环境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对《儒林外史》结尾词──沁园春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的首尾两首词是该书的要旨,尤其是结尾词,前半阙还涉及了作者吴敬梓的个人经历,更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对结尾词──沁园春的理解与翻译,从背景到时代,从作者的思想到感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全诗的英译提出了八点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