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道教科仪中,公牍文是神人沟通的重要途径,它是"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所增益而成.道教科仪公牍文大致可分为盟誓类、章奏类和关牒类,其品种繁多,与现实公牍文具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但又具有不同于现实的宗教特征.文辞简明质朴是道教科仪公牍文共同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周最杰出的公文大家,庾信所撰表、启、移、教等公文现存百余篇。庾信之表体公文句式上骈散间行、音韵上和谐铿锵,华实相扶,遒逸相兼,有错综变化之美、无呆板拘泥之失。清文驰丽,绮而有质,"穷南北之胜"而显典正老成之风。  相似文献   
5.
据考证,"公牍"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戎幕闲谈》一书.它是由"公"和"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唐代以前,单音词"牍"就已经具备了文档含义,并组成了"竿牍""案牍"等"牍族"文档名词.在宋代,"公牍"的使用次数大幅增加.在元代还出现了"公牍文"这种新的文体.清代其使用次数激增,民国时期出现了两部以"公牍"为名的著作,分别是《公牍学史》与《公牍通论》.到现代,"公牍"仅在人们引用旧时文献时才会出现."公牍"的含义较为稳定,从出现之时就泛指公文,后代也沿用了这一词义,且多为官员、文人使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清政府为了寻找新政的切入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其中徽州知府刘汝骥主持的徽州地区的调查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把调查所得资料汇编成文,命名为《陶甓公牍》。其中记载的晚清时期徽州民众生活、徽州社会的一些陋习和徽州民众的权利、义务观念等,是研究晚清时期徽州社会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窥见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
正由《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辑、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档案学经典著作(丛书)》第一、二卷正式面世。其中第一卷收录了《公牍通论》、《公牍学史》、《公文之简化与管理》和《公文处理法》,第二卷收录了《县政府档案管理法》、《档案管理与整理》、《档案管理法》、《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公文档案管理法》、《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档案科学管理法》、《档案管理法》和《中国档案管理新论》,即民国时期的"十三本"旧著。该丛书还将陆续  相似文献   
8.
9.
《六书统》是元初曲阜文字学家扬桓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六书统》可以整理为“徐鹤翔补订本”、“南都监公牍纸印本”及“四库全书本”三个系统.《六书统》初刊时间应该为至大年间.而余谦补修时间则为元统至至正初.  相似文献   
10.
以往学术界对《林则徐公牍》的研究多集中于爱国情操、文化思想、政治理论等方面,对于其中的音译词则关注不够。文章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对《林则徐公牍》中音译词的表现类型和语言特点进行了全面考察,并论述了前述资料的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