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新网消息,上海图书馆近日对外披露,该馆珍藏的方志敏烈士手稿本《可爱的中国》已在此间仿真影印出版。据介绍,此次仿真影印的烈士手稿是方志敏自述如何拿自己的整个生命为国、为民战斗的作品,内容包括方志敏两篇文章《清贫》《可爱的中国》和一些写给家人、朋友的短信,  相似文献   
2.
冯雪峰参与左联组织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从左联的酝酿筹备,到左联的成立、发展、壮大,他都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左联"组织"形象的构建经历了一个从左翼文化(文学)阵线滑向亚政党组织的过程.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冯雪峰在左联组织中的一系列活动,对左联亚政党的"组织"形象的构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俗见把左联的运作过程中所暴露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冒险的飞行集会等极左倾向与极左行为,简单地归咎于受到"党内几次‘左倾'路线特别是王明路线"的消极影响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生》2011,(8):2
汪静之(1902-1996),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 922年,与冯雪峰等组织了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对典型问题的探讨与论争一直没有间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冯雪峰以"典型的个性,是典型的个性"为核心和精髓,从文学典型创作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主观表现和客观再现的有机统一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合二为一三个层面阐释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观,引起了当时文学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冯雪峰的现实主义典型理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周文前,除了在鲁迅和冯雪峰史料中接触过之外,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最初是阅读史料——革命回忆录式的文章,语言几乎相同的叙述,关键之处却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看不出他和一般左联作家有什么不同。间杂着阅读的几篇作品,印象倒是不错。直到在逐渐的好奇中有一天读到了朱  相似文献   
6.
正1903年6月,冯雪峰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冯雪峰自称是"纯粹的山里人"。他从小就感染了故乡"民风的强顽",渐渐形成了质朴、耿直、倔犟的个性气质。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金华,发生了反对学校当局专横压制的学潮。当时正在金华"浙江第七师范学校"就读的冯雪峰是学潮的带头人。为此,他被开除学籍,来到杭州。1921年秋,冯雪峰考入了"浙江第一师  相似文献   
7.
不算情书     
高信 《今传媒》2004,10(2):40-41
  相似文献   
8.
当年两个口号所引起的矛盾,理论认识的差异只是他们的托词,这只是醉翁之意和酒之关系,当然还有背后更重要的深层原因——山水之间,即周扬们和胡风们在历史上的矛盾.假如他们把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歧论争转化为研讨,这样就能达到互相补充的效果并挖掘出因论争而难达到的理论深度.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却反而激化了原有矛盾并影响到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牢记,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历史属于政治研究,其意义更超越了口号论争本身.因此,其历史价值意义不仅是悲歌一曲,更多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思考,这就是如何求真而不应刻意求新.只有从这个角度分析并反思,我们才算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2,(20):66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有一座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四合院,那是冯雪峰(1903—1976)的故居。从厅堂中陈列着的生平事迹介绍及照片中,可看到冯雪峰身上交织着多种角色:"湖畔"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27年入党的老革命,陕北党中央派到上海的特派员,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上饶集中营中的"囚徒",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嘉宾……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中国现代影响最大也是争议最多的作家,这一方面与他自身思想的独特性、深刻性和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1949年以后国家政权(包括1949年以前的延安)将其纳入到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框架之中,塑造成为文化旗帜,推崇备至。鲁迅与中国共产党尤其是毛泽东的关系,更是鲁迅研究中一个经常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