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画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创作中应注意共通性、现实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3.
莫泊桑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同意自然主义的“绝对真实”论和浪主义的“浮夸作风”,注重对现实的观察,分析,提炼和概括,重视对事物内在关系的探究。他的小说善于以凡人小事为题材,表现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4.
陈桂琴 《视听界》2004,(2):46-48
2003年羊城的岁末甚是热闹,“金钟”方敲响,纪录片又登场。欧宁策划的新纪录片影展、广州电视台主办的国际电视纪录片研讨会先后在羊城登场。与此同时,安哥、胡武功策划的“中国人本、纪实当代”纪实摄影展也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纪录片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次掀起了讨论的高潮。一、问题的缘起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在东方宾馆举行的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两部风格迥异的纪录片.一部是由澳大利亚提供的《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一部是中国提供的《海路十八里》。两部风格对比如此强烈的纪录片先后播放,令人想到其中有这样的潜台词:纪录片可以这样拍。《夜晚》根据澳大利亚20世纪30 年代达博土著追捕专家赖利的真实故事改编。影片讲述小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其梦幻描写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在形式上,篇幅短,数量少,二是在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呈明显的功利性。三是在占梦方式上,一般由托梦与占梦两部分组成,《诗经》梦幻学的审美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诗经》梦幻作品虽少,但却具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其二,给后世创造了一系列有关梦幻的优美词汇,其意义颇为深远,其三,为后世提供了虚实相生,正奇结合的梦幻主义创伤方法之原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文艺理论界有一种主张废弃创作方法的观点.废弃论的理由难以成立作家的创作经验证明,创作过程中作家往往自觉地遵循某种原则;用"风格"取代"创作方法"不可行,它们二者是交叉关系.创作方法的涵义应该单纯,应该回到歌德和席勒所确定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乾隆时期,在《聊斋志异》风行百余年后。《四库全书》总纂纪昀不仅抛出了自己的的文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且从小说理论上批评《聊斋》者流的创作,遭到了蒲松龄追随者针峰相对的回击,形成中国文言小说流派争鸣。急鸣集中在文言小说创作的方法理论、文言小说的风格理论及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冀红霞 《课外阅读》2011,(4):213-2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先河。其内容、语言、表现形式来自民间,由宫廷的乐师、文人按民歌、民曲的乐谱加工整理、编辑而成;《离骚》由屈原个人创作,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先河,是我古代诗歌南集体创作到文人个体写作的一个里程碑。可以说这两部作品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文学的两座山峰。  相似文献   
9.
新现实主义小说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表现手法,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审美需要而增添了审美新质。它以直面人生的创作态度和严格写实的风格表现时下的生活和人民的心态,以“世俗化”的手法描绘世相,以大众化的审美形式与人民大众接轨。它还积极地吸纳各种创作模式和大胆地借鉴运用其他创作方法的创作技巧,以丰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孔稚圭《北山移》中的“周子”其实就是周颐。佛道之争的矛盾冲突使孔稚圭有了写作此的动机,但是其道学的家学渊源使得这位身浴老庄玄风的仕途中人在写作倾向上有了极为独特的风格,这就是道家普遍的“遗貌取神”的学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