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古老的地质构造运动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冰川地貌景观,这里繁衍生息着黔金丝猴、珙桐、紫薇等2600多种生物,为世界同纬度保护最好的原始森林,被誉为“绿宝石”。今年9月18日将发行《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邮票,全套4种。  相似文献   
2.
林凯  刘琦 《军事记者》2006,(5):54-54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著名记者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翻过了海拔5000米终年积雪的山峰,穿越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经兰州、过银川,横渡“平沙万里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历时两年多的西南、西北之行,写下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等名篇佳作。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入现场采访的重要性。大凡成功的新闻记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入到现场采访的精神。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深入现场采访已经悄悄地被一些新闻记者所忽略,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一些“全新的”采访方法进行采访。例如: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  相似文献   
3.
<正>在说普洱茶之前,先说说普洱茶产地上的世居者,他们由各种民风奇异的少数民族构成,大多居住于连绵不绝、云遮雾绕的原始森林中,最善于食用各种名不经传的野菜和野味。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思茅人的嘴不会放过任何一种植物,甚至一片树叶都不会放过,即使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也要掐两片来泡水喝。就这样随手一掐,竟然搞出一个风靡天下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4.
木子 《文化交流》2011,(6):50-54
印尼雨林与亚马逊原始森林、刚果原始森林,并称为世界上三大热带雨林。这里不仅生长着白木、加里曼丹铁木、檀木等名贵木材,还是红猩猩、苏门答腊虎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然而近年来由于砍伐,印尼的热带雨林正在减少。一位加入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女孩,勇敢地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印尼雨林…一被国际媒体誉为“环保斗士”!  相似文献   
5.
6.
在我一生中,有七十年的时间,我认为水,同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直到七十岁的光景,我才听到北京市的一位老领导说,北京市水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可能要迁都。这真是闻所未闻,给我击一猛掌。  相似文献   
7.
《红领巾》2011,(6):26-27
位于长江和汉江之间的神农架,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那里有连绵不断的高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据说,当地的很多老百姓都亲眼看到过“野人”。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这里的“野人”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8.
身高2米以上、全身红棕毛发、行动迅速,抓住人会大笑不止……自古以来,在湖北神农架原始森林区流传着神秘的"野人"传说,它与北美的"大脚怪"、西藏的"雪人"一样,成为世界未解之谜。到底神农架有无"野人"?多年来,人们对此争论不休。有关专家表示,已经重新建立起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组织,正在筹划对神农架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9.
树之赞     
树,是予我以谆谆教诲的传道士。我崇敬每一棵树,不论它们是以麇集方式还是以家族方式生活的树,也无论它们是生长在莽莽原始森林之中还是小片树林里。然而最使我崇拜的还是那孤独矗立的参天大树!它们犹如一位孤寂之人,却不是因某一弱点而遁世隐居的君子,而是如同被置于孤独之境的伟大人物,就像贝多芬,就像尼采。  相似文献   
10.
这是1910年作者弗拉季米尔·克拉夫季耶维奇·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曾以《旅途日记摘抄》为名,在报刊上发表的系列游记性文章。至1921年结集成书出版,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本名为《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生态文明经典书籍就一直在沙俄、苏俄乃至今天的俄罗斯和世界各地流传。书籍出版不久,其清新自然的文笔,准确生动的描述和发人深思的感悟,就引起高尔基的关注,他为它的表现力而入迷,而倾倒。他认为阅读阿氏作品,"会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