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阐释了地籍管理中所牵涉到的问题,重点在于就如何加强地籍管理、促进土地管理法的全面实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民有土地吗?似有非有。第一是有;第二是没有。说有,是因为不论是合作化,还是人民公社化,乃至今天的联产承包制,都认为土地归集体所有;不论是当年的高级社章程,还是人民公社工作条例,都规定房屋归农民私有。  相似文献   
3.
浅谈土地复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复垦是因地制宜的恢复和发展土地利用价值的活动,也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途径。本文简要阐述了土地复垦概况、土地复垦标准及内蒙古的土地复垦标准。  相似文献   
4.
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现行农地制度的变迁轨迹,详细剖析了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环境及制度变迁特点所成的有关法律,法令供给不足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立法完善弥补现行农地制度缺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法律和实践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现象存在的原因。作认为,我国现行法律虽然规定了农村土地三级“农民集体”所有,但却没有明确规定“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构成要素和运行原则;没有明确产权代表和执行主体的界限和地位;没有解决“农民集体”与农民个人的利益关系,而在实践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权能已事实上由土地使用权所代替,这种权能替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地位,使土地所有权高度弱化,使用权对所有权的分割程度很高,特别是国家对“农民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超法律强制,使本来在法律上已虚拟化了的“农民集体”只能是有限的土地所有权人,国家才是农村土地的终极所有。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政府征用农地应给予农民补偿的有关规定。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应尽快对这些规定进行修改。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对修改思路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与旧《土地管理法》加以比较,认为二者在法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很大变化。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新《土地管理法》的内容,调整土地关系与社会关系是“新法”是否能够行之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本文从五大方面分析了“新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使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农村征用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如果处理得当,将继续深化我国经济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农民问题将日益严重,反过来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在分析失地农民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国土资源部按照<土地管理法>关于"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的规定,为及时客观掌握每年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各省开展的一项年度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存 《惠州学院学报》1999,19(2):105-109
本文认为,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客观需要, 是土地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自然结果, 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从规划土地用途、规范用地行为和追究违法责任等方面看, 新《土地管理法》确立的这个基本制度是加强土地管理,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