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地方化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意味着社区及学校层面教育实践领域的新转向.地方化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启示建立在二者互通性和差异性基础之上.互通性是启示的可行性基础,差异性是启示的价值性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社区教育应首先应以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为核心重构人与社区关系;其次社区教育应立足全球化背景,倡导开放、积极、包容与动态的社区发展意识;最后社区教育应加强学校、社区组织与个人的合作,倡导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运行机制研究》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学校大多是高校扩招这几年专升本过来的,他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地方化进程上的作用日益显著,并成为我国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基地。升本之后的新建院校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按照怎样的办学机制运行,事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全局,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引新建本科院校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已引起高等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区域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化也必将成为我国高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具体阐释高等教育区域化与高等教育地方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联系与区别,对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含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它是一种由过去的中央一级办学变成中央、省两级办学(也包括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办学)的新办学思路,其办学宗旨是为了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科技、经济、文化等诸系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芬兰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来阐述其民族化特征,并通过分析N ok ia公司与芬兰地方大学的合作来探讨芬兰高等教育的民族化、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典认识论具有非文化中性、语境无涉和覆盖面过窄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的地方性知识,扩展认识论的研究领域。首先,在认识论、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地方性知识概念的内涵可以被概括为:它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语境相关性和本土文化空间内嵌性等特点,以及评述和适应环境的功能。其次,从描述性辩护和规范性辩护两条途径为地方性知识的局部合理性辩护,进而表明对于它在其中产生的文化社群及其语境而言,地方性知识是能够被社群接受、满足需求、适应环境的恰当手段,而没有任何出于他文化的理由可以拒绝这种局部合理性。最后,我们提出一个面向地方性知识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地方化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报纸关闭了,那么又有谁来做替代向你报道新闻?这或许要靠你的电脑来收集邻里乃至街区的消息了。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代表的农村学校地方化学习是植根于一个有着独特的历史、环境、文化和经济的特定地方的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社区的成员充当着教与学各方面的资源和合作者,反过来,学生的学习关注于社区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地方化学习方式将学生的兴趣与有价值的地方资源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收获,又有助于人们在自己选择的地区得到尊重并愉快地生活。这种学习模式既遵循了教育的本质取向又从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满足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黎庆兴 《科教文汇》2007,(4S):114-115
司法权地方化是我国司法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笔者从司法权地方化的危害入手,分析司法权地方化的诱因和表现,并对我国司法改革中铲除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本途径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