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1940年,毛泽东《学习白求恩》一文首次发表在《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中.1952年,该文经多处修改后,以《纪念白求恩》为名,入选《毛泽东选集》.1991年再版《毛泽东选集》时,编者对《纪念白求恩》的排.版、字体、注释等作了修订.当下, 《纪念白求恩》强大的思想导向功能及其主人公的良好榜样示范作用,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译文》(1934-1937)是中国第一份专事外国文学翻译的期刊.它由鲁迅等左翼进步文人创办,历经了创刊、停刊、复刊、终刊的艰难过程.《译文》的翻译选材来源广泛,文学体裁多样,积极构建了现代中国的早期“世界文学”图景.在国民党严苛的出版审查下,《泽文》的译者群体采取灵活的方法,坚守了译作的反阶级压迫、反民族侵略的革命性办刊宗旨.在介绍优秀外国作品、传播进步思想、培育编译人才等方面,《泽文》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5.
《左传》虽为《春秋》三传之一,然最初各自成书,未尝求附于经。自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明言“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亦以官学加持,经传合并定为一尊,以为皆为编年之体,《左传》记事之连珠贯串,遂不可得而见。《左传》征引《诗》《书》《易》《礼》,无所不备,事详始末,自成首尾。学者欲穷究《左传》叙事体例,必当原始要终,求其本末。故自宋以来,学者仿效袁枢纪事本末体,依事类排比连贯,凸显事件的发展脉络,使端绪分明。如宋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清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马《左传事纬》等,均为其中较著者。本文欲从《左传》与纪事本末体二者,探究其发展转变之关系;并从文本变化的角度,分析《左传》与纪事本末体的《左传》,彼此之间承袭或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国史大纲》而言,钱穆所作《秦汉史》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甚至钱穆本人对其亦一度未曾多加留意:一来此书未能终编,书中对东汉内容并无关涉,只能称为"半部"《秦汉史》;二来此书本不为读者而作,实为课堂讲义性质,故而不以史实叙述见长,而以思想文化为主脉贯通始末,对读者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指引,其中诸多创见颇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7.
8.
清王朝覆灭以后,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依然还有浓厚的帝王情节,中国实行帝制的土壤依然存在.溥仪在紫禁城依然称孤道寡,一大帮遗老遗少也对帝制颇为怀念,徐州军阀张勋的军队就还留着长辫.民国对清廷的优待也使得帝制活动有那么一些空间,而袁世凯重用前清遗老也使得一些人认为复辟的机会还在.不过袁世凯要建立的帝制,却并不是清乇朝的统治,而是袁家王朝,从法理上来说并不合理,为此,袁世凯颇费心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处于发展鼎盛时期的教会大学逐渐显露出潜在的危机。为化解教会大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西方差会派出了“巴敦调查团”,对在华教会教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的“更加有效率、更加基督化、更加中国化”的调整方针,在教会教育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切利尼的《金盐盒》,经历了从最初的创意到最终完美地成形的过程,其中既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和高超的技艺,也打上了等级、地位、财富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