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今天,合作对于改善农民的处境具有极其重要意义。通过合作,农民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形成村庄的秩序,维护地方的稳定以保护每个个体不受侵害。正是通过合作,逐步瓦解的村庄共同体可以重新粘合、稳固。农民亦可以从中获得一种稳定感、归宿感,减轻他  相似文献   
2.
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商业资本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促进了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则瓦解了农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高中历史教材的版本越来越多。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为例探讨基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内容论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主要探讨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的必要性和模块结构及反思,以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法家学派创始人,其“尽地力之教”和“平籴”的经济思想分别从生产和消费领域探讨了如何发展农业的问题。虽然现代中国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两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却同属小农范畴。因此,李悝的经济思想对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经济、社会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其中,小农和小农经济对三农多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历史和现实,小农都是我国农村社会构成的主体,小农经济都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小农经济的技术经济特点既是缺点也是优点,小农的思想传统与政治影响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反思、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理论和政策,如何发挥小农与小农经济的长处、避免与克服其短处,对三农工作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兆正 《科协论坛》2005,20(6):12-13
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生产与消费同一,崇尚经验;早中期的工业经济是异化经济,生产与消费对立,崇尚脱离人情味的理性;体验经济是一轮复归,生产与消费统一,崇尚自由,体验经济应当叫人性经济。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参与、值得消费回忆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推行了不同的农村政策,直至他的晚年终于找到了由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农业过渡的合适道路.  相似文献   
8.
赵鑫 《新闻爱好者》2011,(8):146-147
河南原生态民歌是生活和艺术的结合体。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属于音乐,具有音乐艺术的特质。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它属于生活的本体,与小农经济社会的各种习俗密切相关。而这种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以原生态民歌为中介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田宅买卖未曾间断,中期以后,买卖田宅的行为相当频繁。在频繁的田宅交易过程中,不同地区往往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和惯例。交易之前田宅买卖优先宗族、邻里和原业;交易之中立写出卖文契、交纳买价环节中的凭藉中人以及围绕  相似文献   
10.
“男耕女织”是高中经济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人教版教材直接将子目标题命名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岳麓版教材则在正文中表述为“‘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然而.“男耕女织”是否真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呢?笔者在教学以及阅读的过程中。对“男耕女织”是否适合写入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