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朱悦华 《传媒》2002,(2):20-21
在1997年出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之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的尹韵公已在国务院研究室呆了9年。这9年,他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并多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出访国外、参加国际会议。亲身触摸历史和现实的深邃处,他的思索从书斋植入现实的深土层,他的目光多了些冷峻和理性。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握在手中的时候,那种激愤、  相似文献   
2.
严谨,严谨,再严谨。新闻研究:细心严谨,追求完美记者:尹老师,您是位知名的历史学家,20年来对新闻史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尤其是对范长江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您写了很多有关范长江的文章,从多角度分析论证,这些文章在新闻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能否结合范长江的研究,谈一谈您的治学之道和治学感言。  相似文献   
3.
秋日的北京,金风送爽.在人民日报社旁边的一栋小楼里,记者采访了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话题是即将到来的"十一·八"记者节.  相似文献   
4.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尹韵公:改革终究要靠年轻人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下简称《邓小平》)热播,观众在回顾改革开放之初历史的同时,也关照着“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的当下。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  相似文献   
5.
(采访者,下同):每年的年底是报刊征订的旺季,我们注意到许多报刊尤其是党报机关报正为报纸的征订量发愁。在许多报业集团内部,普遍存在小报养大报、都市报养党报机关报的现象,您能谈谈其原因吗?  相似文献   
6.
荆成 《传媒》2014,(19)
正"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南振中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记者摇篮,学人园地",这是童兵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资格老,思路新",这是范以锦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立足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立场,并为之大声呐喊",这是尹韵公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永远保持青年人的心态,为青年记者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是中宣部指定的七大研究基地之一,作为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专门机构,中心自成立以来,利用自身优势,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取得诸多学术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其研究成果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对学科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推动作用。尹韵公教授作为中心主任,更是兢兢业业,潜心研究,深入挖掘,以史为鉴,纵横对比,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建设乃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我刊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教授。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2009,(3):8-8
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多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事实的背景出发,这是非常要命的问题。实际上,新闻背后的故事对我们正确地理解新闻很重要。《新闻与写作》的刊训写得很好:我们追索新闻的真谛。这也是追求新闻真相的一部分。当然追求新闻真相需要勇气,也需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