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8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教育   11532篇
科学研究   1615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988篇
综合类   557篇
文化理论   700篇
信息传播   43507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1285篇
  2022年   990篇
  2021年   1491篇
  2020年   1478篇
  2019年   1364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1115篇
  2016年   1499篇
  2015年   2405篇
  2014年   4427篇
  2013年   3346篇
  2012年   5203篇
  2011年   4876篇
  2010年   4181篇
  2009年   4176篇
  2008年   5327篇
  2007年   3559篇
  2006年   2915篇
  2005年   2468篇
  2004年   1751篇
  2003年   1292篇
  2002年   986篇
  2001年   895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信息技术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机遇,广播新闻领域也不例外。虽然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极其发达,但是党及政府要闻的主要传播途径还是依靠电视等,同时传递的信息也是极其重要。在高科技势头如此迅猛的现实中,采集新闻信息的工作人员怎样做才能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与前进值得深思。在竞争如此强烈下,如何快速且高效地找到合适资源,来顺应时代的进步以及大家对内容的要求。本文主要描述的就是根据具体现实情况,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中采集信息的策略以及规划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媒介权力作为第四种权力,影响着媒介形象的塑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媒介权力对女性形象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体育媒体有必要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受媒介权力的正面影响,体育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途径多样化和传播受众理性化等特征。然而,以媒介缺位、媒介错位和媒介越位为表征的媒介权力异化,塑造了有偏差的女性形象,引发了受众对女性的不合理认知。未来受媒介权力的影响,体育媒体应在全媒介时代背景下丰富女性体育传播媒介,机会均等观念下均衡配备传播主体,性别平等理念下合理发布传播内容,培养理论视域下积极引导传媒受众,以促进体育领域性别平等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媒体融合的关键一环是"中央厨房"的合理化与常态化运作。本文从中国主流媒体"中央厨房"运作的三重制度性困境出发,由此提出采编发流程再造,打造扁平传播结构、共享原始素材,提升内容创作的想象力、设计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激活创新力等三个层面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一度陷入了困境,不仅大部分的用户被新媒体抢走,而且经营收入大幅降低,导致传统媒体不得不探索转型之路。本文以广播电视为例,探索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媒体转型途径,希望对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创新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0,(5):80-90
本文将社交媒体视为媒介基础设施,以微信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开放与使用项目为经验个案,探索社交媒体研究的媒介物质性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媒介语境中的社交媒体具有平台化与层叠化特征。一方面,微信经由API所进行的媒介物质性实践,实现自身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边界扩张,异质性主体(普通用户、第三方应用商、互联网巨头以及硬件设备与软件程序等)围绕微信API的接入、使用以及竞争形成了一个层叠化的传播实践场域;另一方面,微信通过API接入标准的定义,结合行业规范与政策规制等方面形塑了结构化的平台关系生态。平台化的运作逻辑时常会与微信的媒介基础设施属性发生价值层面的冲突,当平台的边界扩张受阻或者遭遇竞争时,微信往往会以强化接入标准、纠错补漏以及商业协商等方式处理自身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将平台与基础设施等概念引入国内的社交媒体研究,有助于拓宽或者转变社交媒体研究的理论面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跳脱主流传播研究将社交媒体定义和理解为内容生产与关系建构的技术媒介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