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去年暑假,我在南方某报实习,跟一名年轻记者跑社会新闻,这位记者勤劳肯干,每月发稿量都名列报社前茅,对实习生也尽心指导。但我发现,在多次采访火灾新闻时,记者只是简单地向目击者了解火灾发生时间及现场状况后,便草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18日,因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课而声名鹊起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来南京与读者交流。次日,南京四大都市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都以相当的版面对易中天读者见面会作了报道。在报道中,四家报纸相同的是:都用“引号”引用了“易中天的原话”;不同的是:关于同一个话题的“易中天的原话”,四家报纸提供的版本却各不相同,现聊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第15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2004年11月30日播发的《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一稿荣获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消息之所以受到评委们的青睐,获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点特色:  相似文献   
5.
把事物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浮华、夸张的语言随处可见,这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遣词造句范畴的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闻的可信度,降低着新闻的真实性,腐蚀着新闻的“生命”。“把事物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需要技巧,更需要警觉”。这里汇总了五条在新闻写作中需要警觉的准则,其中把主要篇幅放在了避免浮华、夸张的文风上。  相似文献   
6.
文字记者也需影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媒体竞争已进入争夺“眼球”的阶段。电视以其影像的直观与真实成为强势媒体;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以“图并茂,两翼齐飞”来应对——增大新闻图片的使用量,以期获得能与电视相比的视觉冲击力。而仅仅增加图片的使用量只是一种做法,且还远远不够。当前的平面媒体,字记仍占很大比例,大力提升字记的“影像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直接引语与家庭环境、自由间接引语与无果的暗恋、时间的转换与逃离之留恋三方面来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起风了》,并结合曼氏的生平,揭示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渴望逃离却又留恋不舍的矛盾心情。  相似文献   
8.
正一、应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枯燥感,多媒体的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环境,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新的语言环境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气。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知识并加以运用。二、多媒体能有效扩充课堂容量,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任志萍 《青年记者》2016,(24):33-34
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在《第二媒介时代》中说:“语言不再表征现实,不再是用来强化主体的工具理性的中性工具,语言变成了,或者更确切地说,重构了现实.”①新闻引语在借用“他者”话语来表达、佐证、补充报道主题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对不同“他者”话语权的选择和分配.这种选择和分配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来看,体现着报道者对不同引语话语来源者社会身份和角色的建构. 本文以搜狐新闻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使用了引语的24则“民生新闻”②为例,讨论以“普通百姓”为语源的引语中所隐含的社会身份及社会角色认知,并针对现实认知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引语选择和引语视角的角度提出“引语重构”的相关建议,希望有助于民生新闻更好地实现观察民情、洞悉民心、倾听民声的传播服务宗旨,使其更好地起到政府和百姓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格洛丽亚·内勒是现当代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她的第三本小说《戴妈妈》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而且对内勒本人意义重大。本文依据佐拉·尼尔·赫斯顿的言说者文本的叙述策略,分析了《戴妈妈》中的直接引语以及自由间接引语。内勒对赫斯顿言说者文本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在表现黑人特有的文化遗产——黑人土语的独特性和包容性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