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引言     
《中国档案》2003,(8):5-6
1908年的冬天,宣统继位,醇亲王载沣派人查阅清朝初年摄政典礼的档案。不知是当初的摄政档案根本就没有存档,还是清王朝大厦将倾之时管理混乱,反正该人没有查到所需要的东西,一气之下便请求焚毁所有的大内档案。这时,有人在档案中发现宋版书籍,张之洞派人调查后决定把这批档案暂时保存下来。由于种种变故,这批档案后来的命运可谓异常辛酸:装为八千麻袋后被移置于学部、国子监、午门等处,在宋版书被人淘尽后,又被卖到纸厂,罗振玉等将其抢救出来。这就是近代档案史、文化史上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是晚清名学,他的《书目答问》为当时学子指出了治学门径,本从五个方面揭示了其体系,对更好地使用该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体西用”不仅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和维新派的理论武器。二者有承袭关系,但也有本质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中体西用”的提出和实践,不仅开了社会风气之先,为最终推翻封建统治打开了缺口,而且为推动中国思思文化、政治、经济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缓慢进程。  相似文献   
4.
5.
刘鹏 《北京档案》2006,(6):44-45
北京最早的铁路是京汉铁路和北宁铁路.京汉铁路又称平汉铁路(原为卢汉铁路),1898年底,由比利时在英、法、俄三国的支持下修建,南北两端同时开工,南端从汉口玉带门,北端从北京西便门至正阳门(前门)西车站.  相似文献   
6.
杜泽逊 《图书馆杂志》2006,25(10):72-74
《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为中国传统学术集大成之作,张之洞认为《总目》是从事学术研究之“良师”,洵非过誉。唯卷帙浩繁,出于众手,偶有疏误,诚所难免。余撰《四库存目标注》,寓目《存目》之书不下五千种,每见《提要》讹误,辄笔于简端,经、史两部陆续整理刊布,此则子部,聊作赓续之篇,仍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著录、分类、小注等书目因素可知,《书目答问》在列举书目清单的同时,也提出了迎合洋务运动诉求的新型知识标准和人才标准。《书目答问》从“宜读古书”和“今胜于古”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突出了“实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才观:恪守“中体”的同时,培养兼及中西二学之“用”的经世人才,从而也改变了“士志于道”而耻于技艺的传统人才定位。这一文化战略体现了张之洞对国家前途的选择,即在坚守古典的前提下,激活被经史子集体系所框定的可能义蕴及其细节,并适度引进西学之用,以期扭转乾坤,实现国家富强的宏愿。讨论《书目答问》的知识观和人才观,既能超越目录学学科视域揭示《书目答问》的学术价值,也为探勘洋务派的知识观和人才观提供了基于书目的观察视角。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法律史学术领域与高校教材中,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张之洞是清末变法修律的反对派。本则提出,是张之洞率先倡导变法修律并举荐修律大臣,其变法修律主张初步体现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时代趋向,其与沈家本之间的争论属于渐进还是激进之争,因此张之洞乃是清末法律近代化的促进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洋务运动后期领袖张之洞在科举待废、清政府“新政”实施的时候受命制定“癸卯学制”。学制的制定实施既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期维护封建统治的体现,也有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