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出版》2003,(7):10-12
“我的上帝,那看起来简直象似真正的书”。在四年前的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一著名德国出版商在看到来自IBM的数字图书生产系统后,有感而发地惊叫到。在这个数字图书生产系统里,只要操作者轻轻点击“PRINT”按钮,一套完整的精装书在仅仅两分钟的时间里就能印刷和交付完毕。从此,图书出版商不再认为数字印刷技术仅局限在用于文档的印刷,这是一个认识转变的里程碑。 自从190年代中叶以来,施乐公司在法兰克福博览会上展览的数字图书生产系统处于按需印书领域的领先水平。但,在那段日子里,文档公司仅能生产完全封闭式装订的文艺巨著,这些所谓的社团文学当然珍贵,但却被制成不贵重的平装本,不能与精装书相竞争(包括德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只把精装书才叫做真正的书)。德国波河的SI-EMENS数字印刷公司,早在1986年的德鲁巴上,就展示了他们高性能的图书生产系统。在随后的图书工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复本数模式"与数字图书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有关数字图书“复本数”销售模式的争论,提出笔者自己的研究观点,即“复本数”销售模式是先进可行的,其“册数”的局限性是人为的,而不是其固有的缺陷。同时,要真正实施“复本数”销售模式,发挥其保障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从而维系整个数字图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就必须找到复本价格过高的根本原因,制定合理的复本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图书馆》2005,(6):F0002
2005年11月3日,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公司正式启动了网上图书馆业务。该公司宣布,首批推出的数字图书将包括“公共”著作,即目前尚无版权限制的作品。此举旨在缓解公众对于数字图书可能侵权的担心,从而避免引起法律纠纷。目前可供读者阅读的书籍包括来自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藏书。  相似文献   
5.
若干新型数字图书保护方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妮妮 《图书馆论坛》2004,24(1):60-61,54
介绍了目前已有的一些数字图书保护技术,分析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两种离线型新型数字图书安全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传人中国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市场逐步形成,已成长为软件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2005年市场容量约为8个亿,今后五年年均增长率不低于30%。数字图书主要是指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在,并能利用软件技术设置各项阅读功能,以信息网络传播和制作销售电子出版物等数字化制品的方式使用。数字图书简单说是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或数字化的图书,能存储和阅读。数字图书的出现较数字  相似文献   
7.
发行平台建设是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数字图书发行平台的类型、功能及特点等方面的调查,探讨我国数字图书发行平台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对我国数字图书发行平台建设乃至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简策同帛书、写本抄本刘版同活字印刷图书,相互共存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数字图书要一统天下,仍需同印刷型图书共存很长时间。数字图书馆会把因特网和传统图书馆的优点扩展到最大限度,把两者的缺点缩减到最低限度。做到:文献信息量最大,使用又最为方便。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数字图书出版业来说同样如此,以读者为导向探寻数字图书出版的发展之路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新风向,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出版,不仅降低了出版社的成本以及风险,也是有效抓住读者的重要策略,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图书的私人定制是本问即将探讨的重点问题,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分享,为推动我国数字图书出版行业实现更聚焦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数字图书阅读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阅读数字图书较阅读纸质图书存在先天不足,影响到阅读数字图书的理解和记忆,这就是许多读者更喜欢阅读纸质图书的原因。文章从阅读方法和记忆方法分析了提高阅读理解的途径,指出读者通过培养良好的读书和记忆习惯,是可以提高阅读数字图书的理解和记忆效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