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学术图书出版发行的价值评估 学术图书,通常被指认为学术专著,即具有独特新颖的观点、严密精巧的结构、独创的文风的研究著作,其基本质素在于原创性与学术性.本文对学术图书的界定与通常的观点稍有不同,相比之下显得宽泛一些,即不仅指认学术专著,也包含具有较强学术性的一般图书,如高层次的文化读物、比较专深的科普图书、科学家的传记、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普及读物等.有些论者称这些图书为"严肃读物",鄙意以为不太妥帖."学术性"与"严肃"并不能等同,尤其不可置换.举例说,纯文学作品,该是"严肃读物"吧(没法说它不"严肃"),但它恐与"学术性"无涉,不能被指认为学术图书.中国历来讲究"名正言顺",给学术图书"正名",以期"正本清源",是于讨论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郭文奇 《出版广角》2016,(17):92-94
法国学者吕克·费希等著写的《最美的哲学史》,是一部以崭新的观点来回答“哲学是什么”的书籍,也是一本从独特的方式来探讨“为什么要学哲学”的著作。它既让人们领悟历史上的西方哲学思想,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人们探寻哲学的终极目标和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3.
《蒙古秘史》是一部反映蒙古族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它不易为读者理解,人们都称其为"天书".现代汉语版《蒙古秘史》(新华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特·关布扎布、阿斯钢译)的策划者,大胆地承担起把"天书"变成普及读物的任务,使此书在出版后的第十二天就开始重印,迄今已重印3次,创造了几十万册发行量的纪录.  相似文献   
4.
袁庭栋  白丁 《出版参考》2007,(11):24-24
我国民间最流行的一种关于姓氏的普及读物是《百家姓》。 《百家姓》作者不可考,一般人多谓此书为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人所编.当时吴越王钱傲虽已归顺北宋(北宋建立之后。吴越王还残存了19年),但仍保留王号,故而《百家姓》首句为“赵、钱、孙、李”,将“赵”列为第一姓,“钱”为第二姓。但此说不尽可信。  相似文献   
5.
两千载传统集萃三百年蒙学范本——《古文观止》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凭 《图书馆论坛》2007,27(6):276-280
《古文观止》诞生于17世纪末叶,三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在文选类图书中普及程度至今尚无出其右者。虽然长期以来学人大多以普及读物看待《古文观止》,但是它的内容却典雅不俗,其中绝大部分作品为古代散文的精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易于记诵,文中不乏佳言警句,并非一般普及读物可比。  相似文献   
6.
5月28日,海豚出版社在书博会上隆重推出2011年最新版《中国读本》(修订版),并举行苏叔阳新书现场签售会。苏叔阳撰写的《中国读本》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读本体文学”。这部以十几万字写就的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的普及读物,文字生动,  相似文献   
7.
原燕 《早期教育》2010,(7):93-93
科学阅读就是通过阅读科学文本,包括科学普及读物、科学文章、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等来进行教学.以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近年来.国外以及境外关于科学阅读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科学阅读活动对儿童的科学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是为了普及高校理论创新成果而设立的新项目,文章从项目的立项背景、资助范围、遴选作者、选题标准、出版合作、编辑装帧、宣传营销等方面对该项目的策划、实施过程进行全景式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说明历史专业工作者必须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并精心撰写历史普及读物.文章还讨论了历史普及读物中的趣味性与历史真实性问题,认为真实性是第一位的,在符合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运用合理的想象,穿插一些生动的具体的情节,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0.
康华 《编辑之友》2010,(4):32-34
在当今国学热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的普及出版空前高涨。全国20余家专业古籍出版社是其主力,各级综合类出版社、教育类出版社、大学类出版社,甚至少儿类出版社也不甘示弱,纷纷加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