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唐跃 《科教文汇》2021,(12):I0006-I0006
鲁迅的培育和提携以及未名社的成立,对于李霁野的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未名社接手《未名丛刊》的印行后,推出的第一部译著是鲁迅的《出了象牙之塔》,第二部译著就是李霁野的《往星中》。为了出版《往星中》,鲁迅不仅提出修改意见,还专门委托陶元庆设计封面。1926年,李霁野动手翻译安德列夫的另一部剧作《黑假面人》,也是经过鲁迅审阅后由未名社出版的。1928年2月,在鲁迅的进步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李霁野的译著《文学与革命》在未名社初版,寄往济南代售的过程中被山东军阀张宗昌截获,导致未名社被查封,李霁野、台静农和韦丛芜同时被捕。50天以后,经过鲁迅以及常维均等人的四处奔走,几人取保获释。出狱不久,李霁野着手翻译在牢狱中就有酝酿的波兰作家式曼斯基的《一撮盐》,随后又陆续译成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诚实的贼》等8部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本,选有不少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家知道,鲁迅先生的小说也好,杂文也好,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博大精深,非我这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所能说得清楚的。对选入中学课本的鲁迅著作,我虽然能讲一点,但是要真正把其精髓讲清讲透,那就难了。这时我想起在南开大学任教的李霁野教授,我把自己的讲稿和信寄给他,求教于他,求助于他。  相似文献   
3.
刘芳芳 《海外英语》2014,(6):129-131
该文以《简·爱》中文译本为例,探究李霁野先生的翻译风格,并尝试从主观原因、客观因素等方面全面分析影响李霁野先生翻译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皖西籍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李霁野是五四文学社团未名社骨干成员.鲁迅是未名社主帅,在与鲁迅频繁的接触与心灵交流中,李霁野深得先生真传,亲受鲁迅精神哺育成长.鲁迅逝世后,李霁野积极致力于鲁迅研究、纪念事业,成为鲁迅精神的重要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作为未名社成员之一,李霁野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但在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绩。就小说创作来看,主要表现了生的隔膜与爱的隐痛;就散文创作而言,抒发的是真诚与质朴的思想情怀。其创作题材虽有些狭窄,但却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深与细”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皖籍作家在传承地域文化和吸纳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考察皖西北作家李霁野、皖南作家苏雪林、皖中作家方令孺的创作,可以清晰地窥见作品中呈现的安徽地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其中地域文化具体表现在淮河文化、徽州文化、桐城文化三个方面,西方文化主要体现在19世纪英国文艺思想以及基督教思想,这可为进一步研究现代皖籍作家及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提供翔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我和李霁野先生通信,缘自一本旧书《外套》。 五十多年前,我的家乡河南南阳东门外沿着护城河一带是旧市场,集中了说评书、拉洋片、卖艺、售旧书的各色人等。当时,我在一高中读书,课余常跑去溜达。《外套》就是在旧书摊上淘到的,俄国果戈里著,韦素园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