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衡是当代提倡师法自然、追求艺术真实、探索民族风格的散文作家,也是一位个性鲜明、思想敏锐、很值得评论界关注和研究的作家;他不仅是散文创作的实践者,还是一位随时把散文创作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散文理论研究者.他的散文理论研究,有着独树一帜的创见.  相似文献   
2.
1981年底,梁衡身为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的记者在福建采访,他坐公共汽车从福州到厦门时,路边闪过一条标语:“栽树要有打虎劲,护林要有绣花心”。虽然只是一闪而过,可这条标语着实让梁衡思索了一番,他想,当记者何尝不是这样呢?“采访勇如初生犊,写作巧似绣花妇”,这个座右铭就这样在梁衡的脑海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市报人》2006,(11):39-39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在2006年第3期《今传媒》发表文章《消息要七分骨三分肉》。消息,天生是叙事为主的文体,要丰满、生动,骨肉之比至少要三七开。什么是消息的骨?就是稿件中理性的东西,如丁作思路、文件引语、背景交代、专业术语、作者旁白分析等。什么是消息的肉?就是构成新闻的事实。包括事实的过程、情节、结果、时间、场景、人物、语言、数据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什么?梁衡说.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为受众所关心的事实的信息传播。在精确定义“新闻”的基础上.梁衡又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  相似文献   
6.
窗外柳絮飘扬,阳台上又是花开花落,我读着梁衡的《大无大有周恩来》,有如重逢故友,心中如尘埃落定,“花开花落两由之”了。这样的天气读这样的美文乃是人生一大乐趣。梁衡何许人也?也许读者不会陌生。我们中学就读过他的《晋祠》,“春时,兰花满山,径出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  相似文献   
7.
陈娟 《课外阅读》2011,(21):38-39
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让一个人持续优秀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持续不断地读书,会让你脱颖而出。书并不是拿来就可以读的,像蚕食桑叶那样逢书必啃,一辈子也浮不上来,所以,要有选择地读书。我的建议是从专业入手。  相似文献   
8.
"党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随着建党90周年的到来,人们掀起了阅读红色经典的读书高潮。有关红色记忆的书很多,可是,作家梁衡的散文集《红色经典》却显得格外清新,它一改政治题材的图书给人那沉重而晦涩的的感觉,作者用自己生动的语言,用散文的形式,使作品更具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初读此文,缘起于对梁衡先生鼎鼎文名的无限仰慕。这位《晋祠》的作者,也许未必如一些小说家或诗人那样拥有众多粉丝,但若论影响,却可称是无远弗届。像我等70后生人,在文学观念与审美趣味尚未被现今的文学史教育异化之前,无一不受到了梁衡先生以及其他语文课本作者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接第三期) (三)叙述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 关于新闻写作,梁衡认为新闻是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他概括为四句话:叙述是新闻的基本功;有景的叙述更可信;带情的叙述才动人,含理的叙述更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