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歌是汉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之一。虽然楚歌的创作和成果不及汉代的其他文学形式,但其独特的历 史和文学性决定了楚歌的成功。《史记》作为司马迁的绝唱,受到楚歌的影响,其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 神与楚歌所展示的生命、生命价值和生命精神完全一致,共同构建了汉初文学。  相似文献   
2.
汉初诗坛,因刘邦尚楚歌,主要是楚歌的天地。楚歌有其雄奇阔大的一面,也有其哀婉凄侧的一面。围绕太子的废立与吕氏的干政,刘邦及其子孙唱出了命运的悲歌。他们的楚歌见证了刘氏衰微、吕氏干政、刘氏复振这一权力斗争过程的始终,复活了统治者宫廷搏杀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汉初诗坛,因刘邦尚楚歌,主要是楚歌的天地。楚歌有其雄奇阔大的一面,也有其哀婉凄侧的一面。围绕太子的废立与吕氏的干政,刘邦及其子孙唱出了命运的悲歌。他们的楚歌见证了刘氏衰微、吕氏干政、刘氏复振这一权力斗争过程的始终,复活了统治者宫廷搏杀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论者,大多仅从楚民歌的角度论述骚体的产生,却较少对骚体的南方渊源作全面综合的考察,而对于骚、楚辞、骚赋、楚歌、楚声等种种称谓的联系与区别,也往往缺乏详尽客观的辨析。本文以楚国特有的人文背景、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民间音乐等方面总体性地探讨骚体体式及其瑰丽浪漫风格的形成;并认为以“骚”代指屈原辞作乃至全部“楚辞”,实起于王逸的《楚辞章句》;骚与骚赋、楚歌与楚声等称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随意对等使用。  相似文献   
5.
从上古到当代的整个历史时期,楚歌贯穿于中国文学史的始终。楚歌有着强烈的文学震撼力和悲剧色彩,这是由楚歌的作家悲剧命运和作家所处时代的悲剧以及楚歌悲剧传统所致。也正是因为如此,楚歌才能不绝如缕地从古代走到当代。  相似文献   
6.
路未央 《新闻天地》2005,(11):18-21
3年前,因在生意场上误入圈套,深受打击而又极爱面子的丈夫自觉无颜面对妻儿,只留上一纸简短的书信,撇下4岁的幼儿和30万元巨额债务,悄然离家出走。面对踏破门槛的讨债者,四面楚歌的妻子擦干眼泪,拼命打工替丈夫还债,开始了绝地突围的艰难征程……  相似文献   
7.
业内人士公认:传统广播电视报经营模式已经老化,读者群以中老年为主,而且各地割据现象严重,读者群急剧下降。这些直接导致了广电报的市场份额日益萎缩,影响力不断减弱,成本不断提高,因而造成广播电视报的现实困境,用“四面楚歌”来形容广电报的处境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先秦楚辞、楚歌的定义应该根据地域特色,而不应该以"兮"字入句为限。屈原大部分作品援"兮"入句,后世作家模仿屈原,"兮"字入句俨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后世"兮"字入句的韵文自可视作诗歌之一体,但在概念上不宜与先秦楚歌、楚辞相混淆。楚辞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楚声、楚语、楚地、楚物等方面,楚歌则因入乐还表现在楚地的音乐特点上。战国时期楚国各地的歌曲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域风格,我们在研究楚歌时,应该注意到楚歌音乐风格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9.
深秋,木叶萧萧。夜已深了,很深,很深。在这萧萧木叶下,是一个个连绵起浮的军帐,仿佛与那静谧的大地秋色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0.
第7期《人民文学》以陈忠实《李十三推磨》(短篇)为众所瞩目的焦点。余下杨少衡《前往东京的关隘》(中篇)、麦家《四面楚歌》(中篇)、及张楚《细嗓门》(中篇)诸篇,则难尽如人意,且隐约可见作家在流行趣味束缚下,创造力与情感的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