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必须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作为摄影记者.更是必须争取在第一时问亲临现场。采访完海啸峰会后,我转道棉兰.于2005年1月8日晚上10点搭乘美军直升飞机才到亚齐。离2004年12月26日海啸发生已经过去12天.相比国际媒体《泰晤士报》、《新闻周刊》等,在第一时间上已经晚了。不过.那边的救灾工作还在继续,众多的灾民、国际救援组织、新闻记者都在那里。就在我1月13日从亚齐回到棉兰的第二天.还在机场赴亚齐办理证件处碰到悉尼一名65岁的老记者要赶往灾区,他的精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2.
08年5月,全中国人共同经历了一场浩劫,一场令亿万人悲怆的浩劫。那份悲怆不应与灾区的远近而分出深浅——在这个13亿人的大家庭中,每一位亲人的遇难,都将化为13亿人心中巨大的哀默。至于几年后,这两人出于偶然地走到了一起,又很必然地因为那份曾经相同的悲怆,决心去看看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城,并且记录下了这样一段足迹——《走近北川》!  相似文献   
3.
我们大家都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数万同胞永远离我们而去!海地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更快的发现和救援被压在废墟下面的维和警察和海地人民,在救援行动中,专业救援人员用到了一种叫做“生命探测仪”的设备,它帮助救援人员更准确快速的找到被困人员实施求助。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的齐景公算不上个明君,他喜欢喝酒、听音乐,声色犬马,不问明天。有时候还喜欢耍点小聪明。有一次,齐国接连下了三天大雪也不见晴,天也出奇地冷。齐景公那天心情却不错,穿了件白色的裘皮大衣,坐在大殿一侧的台阶上,姿态优雅地赏雪。白衣,白雪,他觉得瞬间融入了这个银白的世界,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5.
张小雷 《知识窗》2007,(2):21-22
1934年入夏后,江南地区酷热,江浙地区平均气温达摄氏40度左右,为60年来同月份最高温度。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雨量之少,破历年最低纪录。持续的干旱,致使赤地千里,灾民与日俱增。湘鄂等8省联衔电行政院,请拨洋米征税收入,作为救济各省灾民专款。在上海,米价暴涨,未及半月,每担米递涨3元多。  相似文献   
6.
如果40华里的河堤上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救灾帐篷,你看到后会不会伤心;如果含辛茹苦地营造了10多年的家园眼睁睁地被洪水糟践时,你会不会伤心;如果一生中老是担心着洪水有朝一日还要跑来再一次地凌辱你,你会不会伤心…… ——自荆山湖行洪区灾民陈华容的随笔《伤心2003》  相似文献   
7.
《鄱阳集》的作者洪皓是南宋一名杰出的爱国者和文学家,他字光弼,鄱阳(今江西乐平)人。出生于哲宗元三年(1088),“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宋史·洪皓传》)。徽宗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先后出任海宁县主簿、摄令事、秀州司录等职。在海宁,他下令按财力纳绢,使富户纳绢增加,而贫弱人家则得到减免;在秀州,他清仓赈济灾民,又甘冒“违制”之罪,毅然截留路经此地的浙东纲米,“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宋史·洪皓传》),在金兵进犯、许多高官都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之时接受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  相似文献   
8.
国际灾害援助规范虽然不是新近才有的事物,但近些年来重大灾害频发,国际援助规模的扩大和媒体对灾害反应的关注使国际救灾中的协作、灾民的生存状态问题凸显出来.国际社会开始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法律机制作出努力,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昭示着一个国际救灾法部门的产生.关于该部门的调整对象,国际法文件对“灾害”往往采用广义定义的方法以便利国际援助的扩大;救灾规范也涵盖到灾前准备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国际救灾法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诸多公约、决议和声明、谅解备忘录、行动守则、指南和标准等在内的法律框架,虽然这些规范还缺乏综合性、融贯性.国际救灾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对这一法律部门研究的兴起.  相似文献   
9.
水灾是清代京师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特大水灾更是如此.清代京师共计发生五次特大水灾,即顺治十年、康熙七年、嘉庆六年、光绪十六年和十九年.本文拟对嘉庆六年特大水灾作一专题探究.  相似文献   
10.
这次中国民政系统调运款物数目之大、统筹部门之复杂、涉及人数之多.以及受普通民众关注程度之高,远远超过任何一次救灾安置。大地震后,倒塌的400万间房屋,使中央救灾储备物资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