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在他创作的几部长篇小说中,《红字》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随着它的出版,霍桑成为当时最伟大的作家,至今享有很高的声誉。《红字》作品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模糊性。模糊性是霍桑运用的最娴熟、最成功的艺术手法之一,它贯穿在《红字》始终,遍及人物描写和不同场景设置的方方面面。其中霍桑着力刻画的小主人公珠儿角色,尤其表现了模糊性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宜振 《师道》2008,(3):53-54
记得几年前,我曾看过一本叫《浪花女孩》的童话集,作者为刘第红。他的童话属于抒情派,字里行间流淌着诗情画意。像刚刚流出山岩的泉水,清亮洁净,一尘不染;又像从瓜叶间摘下的嫩黄瓜,鲜嫩得滴嗒着水珠儿。看过他的童话,我就认定他有写诗的天资。  相似文献   
3.
冯敏 《考试周刊》2010,(49):23-24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撤尼尔·霍桑的创作大多以道德题材为主,往往借助寓意深刻的象征与反衬手法,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独具匠心的人物命名,特殊的场景设置,以及明暗对照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解释人性恶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达到他所提倡的"道德自新"。《红字》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艺术天才达到空前高度和深度的作品。本文从《红字》中珠儿的形象意义角度来探索其象征及反衬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珠儿作为《红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作品的艺术结构和情节发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珠儿的存在对其他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也起到了很好的比照和反衬作用。同时,作家还赋予了珠儿这一人物形象丰富的象征意义,使之成为“活的红字”和“红字的外延”,成为作家心目中的一个天使,一曲赞美自然人性的颂歌。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部多元主题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广受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其女主人翁海斯特.白兰更是倍受评论家喜爱。从比较狄姆斯代尔和珠儿父女这两个受到较少关注的人物的相似点出发,可管窥超验主义思想在《红字》中的体现;同时可以发现,霍桑与爱默生、梭罗的超验主义世界观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红颜泪尽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映着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目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照着黛玉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更映着黛玉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相似文献   
7.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被视为象征手法运用的典范。小说中珠儿的出生暴露了海斯特与他人(丁梅斯代尔)通奸的事实。作为故事开端的引发者,发展的线索人物以及结局的承受者之一,珠儿既给海斯特带来痛苦与惩罚,也给她带来幸福。对珠儿象征的分析与探讨,可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小说的整体基调。  相似文献   
8.
在《红字》中,纳撒尼尔·霍桑刻画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珠儿。该人物在展现该作品主人公海斯特的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珠儿在小说中的身份的分析,探讨了她的多重身份对于海斯特形象的刻画和小说中多重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65):13-14
《红字》是美国文学作家霍桑于185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其具体讲述的是在北美殖民时期宗教主义的恋爱悲剧,在宗教主义的精神束缚和压迫中,珠儿在整个篇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霍桑巨著《红字》中珠儿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探颐索隐的发掘,以期以全新的角度来探究珠儿的身上浓重的神秘色彩。她象一个小精灵一样有着无法用理性看待的莫测的感知,她的神秘特性使得她完成了一个普通的尘世孩子所不可能担负的使命,担当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精神导师和爱情的守护神,从而也完成了霍桑在小说中赋予她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