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01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运动的核心特征是自由。但后来以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批评、自由流动为表现形式的百家争鸣却成了历史的绝唱。百家争鸣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百家争鸣式的自由是历史夹缝中的自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重视复兴诸子时代的自由精神,并在思想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社会,而不是修补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纲常伦理和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2.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昊宝康以及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都持这一观点。由于我国在学术上实行的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因而在对档案本质属性的认识上,又出现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其中,邹吉辉同志就提出了历史再现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新论。笔认为,这一认识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书籍须由文字和书写材料共同构成。现存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至少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汉字的出现应更早于此。我们的祖先曾用石质材料、青铜器物做书写材料,但皆因笨重低效而不能长久。龟甲兽骨也因稀少难得刻写费事不易保存而没能延续下来。竹简木牍用为书写材料,容易取得,而且便于阅读、传递、保存、典藏,因而被更多人使用,遂为春秋以降的文化学术繁荣,百家争鸣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晋以后竹木被纸张取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学报创刊百年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开展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园地,发现培养学术人才沃土的中国大学学报,是伴随着我国近代新思潮的传播、近代新式出版业和新式大学的兴起而逐步诞生的。如果从20世纪初学报诞生算起,迄今它已走过一百年的不寻常艰难而光辉的历程。中国大学学报的发展历经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旧中国为第一个历史时期,学报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产生、缓慢发展、萎缩不前几个阶段;新中国为第二个历史时期,其发展经历了复兴、受挫、发展、繁荣几个阶段。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5.
对庄子思想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以其著作的博大精深,彰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精髓。庄子的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和谐精神、人生哲学以及张扬的个性,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选准思维的“发散点”,开放学生的思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一个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的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一种理想还是一段历史存在?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是深入动员全民创新活动的必须。发表此文的目的在于引起更多朋友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近日,西南大学第二届研究生五月文化艺术节完美落幕,此次文化艺术节以"健康·和谐·成才"为主题,分为"百家争鸣——汇集百家学养"、"百花齐放——绽放青春年华"和"百舸争流——唱响和谐旋律"三大系列活动。包括了首届重庆市高校研究生艺术作品展、重庆市第二届研究生论坛、原创诗作朗诵大赛等3个主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名字。三皇五帝千秋万代,华夏大地的经典,从没有消亡过。先秦诸子的思想,汇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然记得庙堂之上孔子的"克己复礼";山林之中庄周的"无功无名";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孟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是教育教学的窗口、依托、抓手、凭借、载体。因此,历来受到社会的深度关注。其中,语文教科书尤为引人瞩目,引起的反响和争议也更为激烈。新课标颁布后,多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纷纷崛起,形成了百家争鸣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